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勿逾方先生令惠来据九年始终一节业当通考忽有贾傅之行伤哉贫也去无以为资士论惜之为赋三章聊志遗思·其三》
《勿逾方先生令惠来据九年始终一节业当通考忽有贾傅之行伤哉贫也去无以为资士论惜之为赋三章聊志遗思·其三》全文
明 / 林熙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叶落青梧玉露生,可堪仙吏曳裾行。

百年多事伤心泪,半夜孤舟独语情。

华发只因劳抚字,壮猷何以报承明。

遗家清白真丹诀,不让丝纶五色荣。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林熙春所作,名为《勿逾方先生令惠来据九年始终一节业当通考忽有贾傅之行伤哉贫也去无以为资士论惜之为赋三章聊志遗思》的第三章,通过诗中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一位名为方先生的敬仰与惋惜之情。

首句“叶落青梧玉露生”,描绘了秋天落叶满地,梧桐树上挂满晶莹露珠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而静谧的氛围。接着,“可堪仙吏曳裾行”一句,表达了对方先生作为官员的尊敬,同时也暗示了他可能面临的世俗压力和无奈。

“百年多事伤心泪,半夜孤舟独语情”两句,进一步展现了方先生在漫长岁月中经历的种种辛酸与孤独,以及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这里既有对过往岁月的回顾,也有对未来命运的忧虑,情感深沉而复杂。

“华发只因劳抚字,壮猷何以报承明”则揭示了方先生之所以头发斑白,是因为长期辛劳于政务,未能尽心尽力地回报朝廷的期望。这两句既是对方先生勤勉政绩的肯定,也是对其未能完全实现抱负的遗憾。

最后,“遗家清白真丹诀,不让丝纶五色荣”表达了对方先生清正廉洁人格的赞美,认为他的高尚品质超越了官场的浮华与荣耀。这里的“丹诀”比喻高尚的道德准则,“丝纶五色”则象征着官场的权势与荣华,方先生不为所动,坚守清白,体现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方先生一生的回顾与评价,不仅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与惋惜,也传递了对于清廉、勤勉、坚持原则等美德的颂扬,具有深刻的道德教育意义。

作者介绍

林熙春
朝代:明

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阳龙溪宝陇村(今潮安庵埠)人。出生后父母相继亡故,家境中落,全凭嫂嫂抚养成人。但据志书所载,林熙春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后,授四川巴陵县令,不久即“以内艰归”。所谓“内艰”,即母丧(按,俗称父丧为外艰,母丧为内艰,统称丁忧,丁艰)。据此,乃母似应逝于他登第授官之后。当然,这也不排除林熙春视嫂为娘的可能。据称,林熙春为报答嫂恩,登第后还特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养乌耳鳗,抵今池塘尚在。
猜你喜欢

松屋

试问青松若个栽,僧门祇向树边开。

月明定有仙人过,露滴频闻野鹤回。

千岁老根成虎魄,几寻枯干裹莓苔。

住来自得清虚味,不管流光白发催。

(0)

放吟

心绝驰竞如安流,身逃系属同虚舟。

无车每每跨黄犊,有暇时时盟白鸥。

随分嬉游随分乐,可曾计较可曾愁。

老吟亦不记声律,乱写孟郊沙井头。

(0)

萧阜水仙花

江妃楚楚大江湄,玉冷金寒醉不归。

待得天风吹梦醒,露香清透绿云衣。

(0)

边思·其二

胡雁南翔已尽回,闺中不见寄书来。

穷荒二月无青草,长对东风赋七哀。

(0)

山园三月桃未花

春风不入窭人家,三月园桃未著花。

老子放痴都不问,山厨日日饭胡麻。

(0)

偈颂一百五十首·其九十五

白发垂垂一叶身,今年贫似去年贫。

住山不与山为主,水石烟云也笑人。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黄宗羲 欧阳建 刘言史 李濂 洪秀全 梁佩兰 许衡 李渊 高明 蔡清 陆釴 殷尧藩 梁同书 周敦颐 嵇康 张鷟 王沂孙 宗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