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通妙亭柱》
《题通妙亭柱》全文
宋 / 胡仲弓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小亭存古意,雅称道家风。

池水鸭头绿,山茶鹤顶红。

内丹还九转,法鼓叩三通。

若问希夷事,檐铃语未终。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tōngmiàotíngzhù
sòng / zhònggōng

xiǎotíngcúnchēngdàojiāfēng

gǎnshuǐtóu绿shānchádǐnghóng

nèidānháijiǔzhuǎnkòusāntōng

ruòwènshìyánlíngwèizhōng

注释
小亭:一个小巧的亭子。
古意:古老的意境或传统。
雅称:恰当的赞誉或符合。
道家风:道家的风格或理念。
池水:池塘的水。
鸭头绿:形容水色翠绿如鸭头。
山茶:山上的茶树。
鹤顶红:形容山茶花颜色鲜艳似鹤顶。
内丹:道教修炼中的内丹。
九转:修炼过程中的九次重大转变。
法鼓:象征性的法器,用于召集或引导。
三通:三次击鼓,表示某种仪式或信号。
希夷:道教中指玄妙、深奥的事物。
事:事情或疑问。
檐铃:悬挂在屋檐下的铃铛。
语未终:铃声还在继续,暗示话题未完。
翻译
小亭蕴含古老韵味,非常符合道家的风格。
池塘水色如鸭头般翠绿,山茶花仿佛仙鹤头顶般鲜红。
修炼内丹已达到九转的境地,法鼓敲响了三次信号。
如果有人询问关于玄妙的事,屋檐下的铃声还在低语未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小亭子,充满了古朴的韵味,与道家的清雅格调相得益彰。诗人通过池水的颜色——鸭头绿,以及山茶花的色泽——鹤顶红,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生动与鲜明。内丹修炼的神秘过程被提及,暗示了亭子可能与道教修行有关,法鼓三通则增添了仪式感。最后,诗人以檐铃声未完为结,留下想象空间,让人对通妙亭中的深奥之事产生好奇。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文人对道家文化的崇尚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胡仲弓
朝代:宋

胡仲弓,宋朝诗人。公元一二六六年前后在世]字希圣,清源人,胡仲参之弟。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二年前后在世。登进士第为会稽令,老母适至,而已是黜。自后浪迹江湖以终。仲弓工诗,著有苇航漫游稿四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猜你喜欢

宫詹王公斋中同魏季朗赏梅花

蓟北新移茂苑栽,寒深东阁几花开。

似怜大庾山人色,无论扬州水部才。

紫禁晴云犹自落,玉缸春酒为谁来。

思归一枕罗浮石,翠羽飞飞见日台。

(0)

潘子朋入京闻黎惟敬将至

万里翩翩海鹤群,燕台风雪始逢君。

名家早已迎王粲,父党偏能敬子云。

洛下衣冠缑氏学,漓江戈甲伏波军。

故人消息期秦腊,斗酒高歌醉里闻。

(0)

送刘太史子良册封周府

词臣握节向中原,帝宠亲藩玉册尊。

过市更持公子辔,抽毫应赋孝王园。

黄河浊浪今双下,少室三花尚几存。

十载游梁曾作客,羡君兰佩奉明恩。

(0)

恭候圣驾出郊视牲

千官警跸下斋宫,圣主郊禋秩祀崇。

碑丽牺牲严在涤,邸行琮璧待升中。

登坛似见燔柴上,灌玉因知陟降同。

闻道礼图黄阁奏,甘泉堪自老杨雄。

(0)

永上人邀李明府及余兄弟过广济寺逢金陵恩上人同登藏经阁

净因吾欲习,偶尔过珠林。

花露沾清供,松风发妙音。

片霞高阁色,一鹤白云心。

庐阜能开社,攒眉亦可寻。

(0)

雨中汪仲淹邀游湖山亭同黎维敬袁文谷方于鲁赋得花字

尊酒西亭客,空濛见物华。

葑田堤上寺,菌阁苑中花。

射雉芜千里,啼莺雨万家。

未须悲浩劫,坐阅几恒沙。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梁清标 张侃 林占梅 曹尔堪 周瑛 伍瑞隆 张以宁 汪莘 丁复 许有壬 梁以壮 张洵佳 李洪 李英 乌斯道 卢楠 陈渊 董元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