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德羡君能有终,皇天日锡庆无穷。
膝前稚子丰神秀,堂上双亲福寿隆。
谁共声通千古上,更留恻切万方中。
几回遇别此何地,惆怅乾坤眼底空。
种德羡君能有终,皇天日锡庆无穷。
膝前稚子丰神秀,堂上双亲福寿隆。
谁共声通千古上,更留恻切万方中。
几回遇别此何地,惆怅乾坤眼底空。
这首诗《赠友人》由明代诗人杨爵所作,通过对友人的赞美,表达了对品德、亲情以及友情的深刻感悟。
首联“种德羡君能有终,皇天日锡庆无穷”,赞颂友人能够坚持道德操守,如同上天每日赐予的福泽一样,源源不断,令人羡慕。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友人的美德比作上天的恩赐,形象地表达了对友人高尚品质的敬佩之情。
颔联“膝前稚子丰神秀,堂上双亲福寿隆”,描绘了友人家庭和睦、幸福美满的场景。通过描述友人膝下的孩子神采奕奕、父母健康长寿,展现了家庭生活的温馨与和谐,同时也体现了友人作为家庭支柱的责任与成就。
颈联“谁共声通千古上,更留恻切万方中”,表达了对友人声名远播、影响深远的赞誉。这里的“声通千古”意味着友人的名声超越了时间的限制,流传久远;“恻切万方”则说明友人的影响力广泛,触动人心。这两句诗不仅赞扬了友人的个人魅力和影响力,也体现了其对社会的积极贡献。
尾联“几回遇别此何地,惆怅乾坤眼底空”,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与惆怅。在离别之际,诗人不禁感慨万千,感叹宇宙之大,却唯独感到内心的空虚与失落。这一联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深化了对友情的珍视与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对友人美德、家庭幸福以及友情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离别的哀愁与对美好事物的永恒追求。
数椽元著乱山丛,强入天街踏软红。
老去只思青眼旧,诗来犹数白头翁。
身游吴越千山外,春落邯郸一枕中。
赖有可人俱在眼,举杯惟欠与君同。
门前冠佩眼中稀,家在西湖水绕扉。
每对凤姿羞羽翼,更因鱼目得珠玑。
身闲聊伴苍官语,诗瘦空惭笨伯肥。
别后清言应亹亹,不知谈麈为谁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