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苍山破,虚闻巨壑驰。
烈声回地底,馀响落天涯。
魍魉何由避,蛟龙得自随。
中宵沛云雨,威泽正当时。
不见苍山破,虚闻巨壑驰。
烈声回地底,馀响落天涯。
魍魉何由避,蛟龙得自随。
中宵沛云雨,威泽正当时。
这首明代诗人何景明的《雷》诗,以雷声为描绘对象,展现了其雄浑壮丽的气象。首句“不见苍山破”,形象地写出雷声之大,仿佛连绵起伏的山峦都被震撼得破裂,虽未直接描绘雷电,却通过“破”字传达出雷声的力量。次句“虚闻巨壑驰”,则从听觉角度描绘雷声疾驰过深谷的场景,给人以空旷辽远之感。
“烈声回地底,馀响落天涯”两句,进一步渲染雷声的气势,它不仅穿透大地,回荡在地底,而且余音缭绕,弥漫到天边,显示出雷声的广度和深度。接下来,“魍魉何由避,蛟龙得自随”运用了象征手法,暗示雷声具有震慑邪恶的力量,连鬼怪魍魉也无法逃避,而蛟龙则得以随雷声起舞,寓言雷声带来的威严与变革。
最后两句“中宵沛云雨,威泽正当时”揭示了雷声的自然现象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即在夜晚降下充沛的雨水,带来恩泽,象征着雷声是自然规律的体现,也是万物生长的时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象征,赞美了雷声的威力与自然的韵律,富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