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右长亭堠,山阴古塞秋。
不知呜咽水,何事向西流。
陇右长亭堠,山阴古塞秋。
不知呜咽水,何事向西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崔国辅的《渭水西别李崙》。诗中的意境淡远,情感低沉,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
“陇右长亭堠”,设定了一种边塞的氛围,长亭堠可能是古代军事设施的一部分,也许是在边疆地区用来守望的地方。这里通过“陇右”二字,就让读者联想到的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边塞之地——陇右,这里有着悠久的边塞文化和丰富的情感寄托。
“山阴古塞秋”,则进一步描绘出一幅边塞秋景图。山阴,即山的北面,常因避暑而居;古塞,则是古老的边防设施,这里用来营造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孤寂感。“秋”字,更添了一份萧瑟与凄凉。
“不知呜咽水”,这里的“呜咽水”形象生动,传递出水流时细微的声响。诗人通过这种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对远去往事的怀念。
“何事向西流”,这句话则是诗人的感叹,他不知道水为何向西流去,或许是在暗喻自己与友人的离别,也可能是在借自然景象抒发自己的情感,水的流向似乎也在无声地诉说着某种故事。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秋景的描绘,以及对自然声音的捕捉,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与留恋之情。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边塞生活的孤独和寂寞,以及历史变迁中人们的情感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