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渭水西别李崙》
《渭水西别李崙》全文
唐 / 崔国辅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尤]韵

陇右长亭堠,山阴古塞秋。

不知呜咽水,何事向西流。

(0)
翻译
陇右的长亭边,秋意正浓在古老的边塞。
不明白那流水为何发出呜咽声,向着西方独自流淌。
注释
陇右:指陇山以西地区,古代中国的西部边疆。
长亭:古代设在路旁用于休息和送别的亭子。
堠:古代边境上用于传递信息的土堡。
山阴:指浙江绍兴,这里借代北方的山地。
古塞:古代的边防要塞。
秋:秋季,暗示了季节和氛围。
呜咽:形容水流的声音悲切。
何事:为什么,表示疑问。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崔国辅的《渭水西别李崙》。诗中的意境淡远,情感低沉,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

“陇右长亭堠”,设定了一种边塞的氛围,长亭堠可能是古代军事设施的一部分,也许是在边疆地区用来守望的地方。这里通过“陇右”二字,就让读者联想到的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边塞之地——陇右,这里有着悠久的边塞文化和丰富的情感寄托。

“山阴古塞秋”,则进一步描绘出一幅边塞秋景图。山阴,即山的北面,常因避暑而居;古塞,则是古老的边防设施,这里用来营造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孤寂感。“秋”字,更添了一份萧瑟与凄凉。

“不知呜咽水”,这里的“呜咽水”形象生动,传递出水流时细微的声响。诗人通过这种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对远去往事的怀念。

“何事向西流”,这句话则是诗人的感叹,他不知道水为何向西流去,或许是在暗喻自己与友人的离别,也可能是在借自然景象抒发自己的情感,水的流向似乎也在无声地诉说着某种故事。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秋景的描绘,以及对自然声音的捕捉,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与留恋之情。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边塞生活的孤独和寂寞,以及历史变迁中人们的情感流转。

作者介绍
崔国辅

崔国辅
朝代:唐   籍贯:吴郡(今苏州)   生辰:726

崔国辅,唐代诗人。吴郡(今苏州)人,一说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开元十四年(726)登进士第,历官山阴尉、许昌令、集贤院直学士、礼部员外郎等职。天宝十一载(752),因受王鉷案牵连被贬为竟陵司马。与陆鸿渐交往,品茶评水,一时传为佳话。事迹散见《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一五、《唐才子传》卷二。国辅诗以五绝著称,深得南朝乐府民歌遗意。殷璠《河岳英灵集》云:“国辅诗婉娈清楚,深宜讽味。乐府数章,古人不及也。”原集至宋代已佚。 
猜你喜欢

偈颂七十一首·其五十二

南山鳖鼻蛇,撺入新罗国。

吞却镇海珠,咬杀嘉州佛。

(0)

偈颂七十一首·其六十七

大机普应,妙用全彰。井通沧海,日上扶桑。

击石火,闪电光。进前先蹉过,退后绝承当。

(0)

偈颂七十一首·其九

拨乱乾坤老贼精,天教化火自焚身。

贼心贼行难磨灭,二月依前是仲春。

(0)

颂古二十首·其十

檀越家中作水牛,收来放去任优游。

不曾犯著人苗稼,何必南泉对赵州。

(0)

赠相士吴楚峰

世乱异人出,高者为神仙。

方术皆救世,可知愚与贤。

喜君风鉴别,妙处不可传。

著眼看福人,要识太平年。

(0)

玉骨绝纤尘,前身清净身。

无花能伯仲,得雪愈精神。

冷淡溪桥晓,殷勤江路春。

寒郊瘦岛外,同气更何人。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戎昱 张载 潘岳 薛逢 梁章钜 孙光宪 王处一 黄瑜 吴儆 李涉 晁迥 王尔烈 钱珝 王闿运 徐元杰 谢枋得 郭璞 晁端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