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无明珠,龙洲无木奴。
足知造化力,不给使君须。
越妇未织作,吴蚕始蠕蠕。
县官骑马来,狞色虬紫须。
怀中一方板,板上数行书。
不因使君怒,焉得诣尔庐。
越妇拜县官,桑牙今尚小。
会待春日晏,丝车方掷掉。
越妇通言语,小姑具黄粱。
县官踏餐去,簿吏复登堂。
合浦无明珠,龙洲无木奴。
足知造化力,不给使君须。
越妇未织作,吴蚕始蠕蠕。
县官骑马来,狞色虬紫须。
怀中一方板,板上数行书。
不因使君怒,焉得诣尔庐。
越妇拜县官,桑牙今尚小。
会待春日晏,丝车方掷掉。
越妇通言语,小姑具黄粱。
县官踏餐去,簿吏复登堂。
这是一首充满了生活情趣和批评精神的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感慨与讽刺。首先,"合浦无明珠,龙洲无木奴"两句设定了一种荒诞的情境,传递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无奈感受。
接着,"足知造化力,不给使君须"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规律和人类力量关系的洞察,同时也隐含着对权势不问自然规律的行为的批评。"越妇未织作,吴蚕始蠕蠕"则是对当时社会生产状况的一种描绘。
下文中出现的"县官骑马来,狞色虬紫须"一段,更显露了诗人对于官府权力及其与民间生活关系的反思。这里的"怀中一方板,板上数行书"可能是县官手持的公文,但这份公文所代表的权威和命令对普通百姓来说往往是不欢迎的。
随后,诗人写道:"不因使君怒,焉得诣尔庐。越妇拜县官,桑牙今尚小"。这里体现了民间对于官府的恐惧与顺从,同时也透露出对官员权力滥用的讽刺意味。
最后两句"会待春日晏,丝车方掷掉"表达了一种等待和希望,而"越妇通言语,小姑具黄粱。县官踏餐去,簿吏复登堂"则是对一场生活场景的生动描绘,同时也反映出社会中不同阶层之间的互动与冲突。
整首诗通过细腻入微的观察和精巧的构思,展现了诗人深刻的社会洞见和批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