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母一屋下,宁知屋欲然。
不须讥寡智,相哺政堪怜。
共母一屋下,宁知屋欲然。
不须讥寡智,相哺政堪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家庭亲情的画面,诗人林同以燕雀为题,通过它们共巢一屋的情景,展现出动物之间对母性的本能孝顺。"共母一屋下",简洁明了地描述了燕雀与母亲共同居住的场景,暗示着它们对母亲的依赖和保护。然而,"宁知屋欲然"则寓意出乎意料的变故,可能是指房屋即将燃烧,暗指母亲面临危险。
诗中"不须讥寡智"表达了诗人对燕雀行为的理解和宽容,认为它们虽然智力有限,但在危急时刻能本能地照顾母亲,这种孝行是值得尊重的。"相哺政堪怜"进一步强调了燕雀母子之间的互相扶持,即使在艰难时刻,它们也能给予彼此慰藉,令人感到怜悯和感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小见大,通过燕雀的孝行,寓言般地传达了人伦亲情中的孝道精神,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对于自然与人性关系的深刻洞察。
言寻水西游,载出城西路。
落日碍浮屠,归云没深树。
浩然风雨声,银河忽倾注。
其下风光潭,言是唐宗处。
上有秋霜阁,言摘青莲句。
时当骤雨余,瀑势下逾怒。
飞龙欲攫人,蟠掣不容去。
无首亦无尾,可喜亦可怖。
空山多幽音,此意谁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