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忧患来,从冷暖来,从生死来,从诗歌酝酿来,十五载风雅倡随,都不记君是红颜,我为白首;
无小家气,无脂粉气,无寒俭气,无柴米夫妻气,千余里关河鼙鼓,悔未遂花间课子,柳外归耕。
从忧患来,从冷暖来,从生死来,从诗歌酝酿来,十五载风雅倡随,都不记君是红颜,我为白首;
无小家气,无脂粉气,无寒俭气,无柴米夫妻气,千余里关河鼙鼓,悔未遂花间课子,柳外归耕。
此挽妻联,出自清代文人陈少香之手,其情感深沉,文笔凝练,字里行间透露出对亡妻深切的怀念与哀思。
“从忧患来,从冷暖来,从生死来”,开篇即以生活中的种种经历铺垫,暗示了两人共同走过的岁月,既有生活的艰辛,也有情感的温暖,更有生命的起伏。这不仅是对过往生活的回顾,更是对妻子陪伴自己度过人生起落的感激与怀念。
“十五载风雅倡随,都不记君是红颜,我为白首”,这里将时间的跨度与情感的深厚交织在一起,十五年的相伴,无论是风花雪月的雅致生活,还是年华老去的白发苍苍,都见证了两人之间不离不弃的情感。不记得对方是青春红颜,自己已是白发老人,这种深情的表述,让人感受到岁月流转中不变的爱意。
“无小家气,无脂粉气,无寒俭气,无柴米夫妻气”,这四句是对妻子性格与品质的高度赞扬。强调妻子没有世俗的狭隘与浮华,她纯真、质朴,与自己共同面对生活的酸甜苦辣,没有因为柴米油盐的琐碎而失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样的描述,既是对妻子人格魅力的肯定,也是对两人生活态度的赞美。
“千余里关河鼙鼓,悔未遂花间课子,柳外归耕”,最后三句则将情感推向高潮。千里的距离,战争的烽火,似乎预示着两人命运的波折与挑战。然而,即使如此,也后悔未能在花间教子,柳下归耕,享受平凡而幸福的生活。这句话表达了对未能与妻子共享平凡生活的遗憾,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副挽联,不仅深情地表达了对亡妻的怀念与哀悼,更展现了陈少香对妻子品格的敬仰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高超的语言技巧,使得这副挽联成为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颂歌。
故人遗我鲁国之宝镜,远自燕都寄谯邑。
慇勤预恐到时久,封外兼将锦为袭。
夜来梦君在君侧,朝得君书长叹息。
开缄寒雪洒衣袂,入手秋蟾照颜色。
背间篆刻无人识,鸟迹鳞皴土花蚀。
依稀尚有双盘龙,似我于君连羽翼。
当年与君游帝乡,岂意今者遥相望。
摩挲明镜览愁发,坐惊骚屑生秋霜。
此时憔悴君不见,作诗寄君空断肠。
冒顿南侵塞,嫖姚北出师。
连营罗组练,分道引旌麾。
跃马争前列,摧锋肯后期。
鼓行趋上郡,席卷向边垂。
虎旅声先振,龙庭势已危。
追奔忘远近,转战决雄雌。
汉将功成日,匈奴数尽时。
孱王逃绝幕,穷寇聚降旗。
献捷归双阙,扬威耀四夷。
从今横吹曲,增入凯旋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