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累日度车迟,正尔耽山处处奇。
近寺看峰还剑似,穷幽积水到龙池。
泉飞直下三千丈,月出裁亏二八时。
隐隐牛间应紫气,书台高卧露天滋。
山行累日度车迟,正尔耽山处处奇。
近寺看峰还剑似,穷幽积水到龙池。
泉飞直下三千丈,月出裁亏二八时。
隐隐牛间应紫气,书台高卧露天滋。
这首明代诗人李舜臣的《宿开先寺》描绘了山行的旅程中对自然景色的深深迷恋。首句“山行累日度车迟”,写出诗人长途跋涉,对山景的喜爱使行程显得缓慢。接下来,“正尔耽山处处奇”表达了他对山中奇异景色的沉醉和欣赏。
“近寺看峰还剑似”运用比喻,将山峰比作宝剑,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山势的峻峭与锋利。而“穷幽积水到龙池”则描绘了深入山中探寻幽静之处,直至发现如龙池般的清澈水源。
“泉飞直下三千丈”运用夸张手法,描绘瀑布的壮观,给人以视觉冲击。诗人观察到“月出裁亏二八时”,即月亮在特定时刻呈现出不完整的圆形,增添了夜晚的神秘氛围。
最后一句“隐隐牛间应紫气,书台高卧露天滋”,诗人想象在山中书斋,仰望星空,感受到紫气缭绕,仿佛置身于天地之间,心境悠然自得。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山水之间宁静与神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