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脉微茫亦可嗟,渊源洄溯正无涯。
须知伊洛承洙泗,直下姚江对白沙。
君看双流原合派,从来六籍统诸家。
主持前后惟贤守,不独名山胜水夸。
道脉微茫亦可嗟,渊源洄溯正无涯。
须知伊洛承洙泗,直下姚江对白沙。
君看双流原合派,从来六籍统诸家。
主持前后惟贤守,不独名山胜水夸。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刘绎所作,题为《鹭洲书院即事四首(其三)》。在诗中,诗人以鹭洲书院为背景,通过描绘道脉的微茫与渊源的无尽,以及伊洛、洙泗、姚江、白沙等地的历史文化联系,展现了深厚的文化传承和学术脉络。
首句“道脉微茫亦可嗟”,表达了对道学传承之路虽隐晦却值得惋惜的情感。接着,“渊源洄溯正无涯”则强调了道学源头的深远与不可穷尽,暗示了其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丰富性。
“须知伊洛承洙泗,直下姚江对白沙”两句,运用了历史上的文化地标来比喻道学的传承与发展。伊洛、洙泗、姚江、白沙分别代表了不同地域的文化中心,通过这些地名的串联,诗人描绘了一幅从古代到现代,文化不断传承与发展的宏大画卷。
“君看双流原合派,从来六籍统诸家”进一步阐述了文化的融合与统一。双流象征着文化的交汇,而六籍(儒家经典)则是文化的核心,统摄了各种学派,体现了文化的包容性和统一性。
最后,“主持前后惟贤守,不独名山胜水夸”点明了人才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贤者不仅守护着文化,还推动了文化的进步,不仅仅是名山大川值得赞美,真正的价值在于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道学传承的描绘,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历史的连续性,同时也强调了人才在文化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胜绝尊前万事休,纵非吾土且登楼。
山迎雨脚俄飞过,风约江声欲倒流。
野水渐堪添酒面,夕阳依旧满帘钩。
凭阑从此迟归鞅,能及中秋对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