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东门,步且吁,时世混浊难共居。
我欲乘长风,东游扶桑西瑶池。
挥首向容成,亿万不相疑。
归来告妻子,牵衣蹬足长歔欷。
长歔欷,上有垂白亲,下有黄口儿。
孔雀东南飞,十步五步不相离。
君今独行安所之,君今独行安所之。
不如守穷巷,鸡鸣狗吠相因依。
不见伯夷叔齐,采西山蕨薇。荣名被百世难等夷。
出东门,步且吁,时世混浊难共居。
我欲乘长风,东游扶桑西瑶池。
挥首向容成,亿万不相疑。
归来告妻子,牵衣蹬足长歔欷。
长歔欷,上有垂白亲,下有黄口儿。
孔雀东南飞,十步五步不相离。
君今独行安所之,君今独行安所之。
不如守穷巷,鸡鸣狗吠相因依。
不见伯夷叔齐,采西山蕨薇。荣名被百世难等夷。
这首《东门行》是明代诗人胡应麟的作品,通过描绘主人公出东门后的内心挣扎与矛盾,展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中开篇“出东门,步且吁,时世混浊难共居”,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描绘了主人公在混乱时代中的无奈与痛苦,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不满。接下来,“我欲乘长风,东游扶桑西瑶池”一句,展现了主人公对于逃避现实、追求理想世界的渴望,象征着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挥首向容成,亿万不相疑”则进一步强调了主人公的决心与信念,即使面对千万人的质疑,也坚持自己的理想与追求。然而,当主人公返回家中,面对“上有垂白亲,下有黄口儿”的家庭责任时,内心的挣扎与矛盾更加凸显。“长歔欷”一词生动地刻画了主人公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的复杂心情。
“孔雀东南飞,十步五步不相离”运用比喻手法,将主人公与家人之间的关系比作孔雀,形象地表现了他们虽身处不同位置,但心始终相连,无法分离。紧接着,“君今独行安所之,君今独行安所之”则表达了主人公在面对个人选择时的困惑与迷茫,以及对孤独前行的担忧。
最后,“不如守穷巷,鸡鸣狗吠相因依”一句,反映了主人公在权衡理想与现实后,最终选择了回归平凡生活,与亲人相伴,寻求内心的平静。而“不见伯夷叔齐,采西山蕨薇”则通过引用历史典故,暗示了主人公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做出选择后的内心状态,既是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也是对自己选择的一种自我安慰。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入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
达道有五者,朋友居其一。
岂徒结交游,实以资丽泽。
余生固寡陋,益友亦艰得。
幸有二三子,中岁始相识。
艺苑恣讨论,杯酒时欢适。
庶几君子朋,数载顿相失。
离索既可叹,奄逝尤可惜。
山海忽变迁,薇星亦陨石。
多病懒出门,生刍俱未及。
尝思范巨卿,中夜起叹息。
匆匆去也,问离人心事、谁能拘管。
驿路青山驴背影,细雨梦如春懒。
杨柳渔庄,菰蒲蟹舍,画出江村晚。
炊烟门巷,马通早又堆满。
闲坐土锉煤炉,居然鱼米,似我家乡饭。
更有十三红袖女,拉杂琵琶声断。
下第光阴,少年风味,一醉原无损。
奈侬多恨,拥衾灯火孤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