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园曾诵昔人诗,胜地相逢岂易期。
曲径拗风回紫陌,疏林筛月落清池。
云梳凤尾淩高节,雨拔龙孙接矮枝。
好景不争车马到,名人赏识当题碑。
淇园曾诵昔人诗,胜地相逢岂易期。
曲径拗风回紫陌,疏林筛月落清池。
云梳凤尾淩高节,雨拔龙孙接矮枝。
好景不争车马到,名人赏识当题碑。
此诗《车田菉竹》由明代诗人吴捷所作,描绘了淇园中与友人相遇的场景,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之情。诗中运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
首联“淇园曾诵昔人诗,胜地相逢岂易期”,开篇即点明了地点和情境,淇园是古代文人墨客常游之地,此处以“昔人诗”引出,暗示了历史的传承与文化的积淀。同时,“胜地相逢”表达了难得的缘分与惊喜,为全诗定下了一种相遇知音的基调。
颔联“曲径拗风回紫陌,疏林筛月落清池”,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淇园中的景象。曲径通幽,微风吹拂,紫陌蜿蜒,展现出一种静谧而富有生机的氛围。疏林间,月光透过树梢洒落在清池之上,光影交错,美不胜收。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隐含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颈联“云梳凤尾凌高节,雨拔龙孙接矮枝”,进一步将自然界的元素与人的精神世界联系起来。云彩如同梳理凤尾般轻盈飘逸,象征着高洁与自由;雨滴则像是拔起龙孙(竹笋)般,连接着矮枝,寓意着生命的成长与延续。这两句借自然现象抒发了对高尚品格和生命力量的赞美。
尾联“好景不争车马到,名人赏识当题碑”,表达了诗人对真正美景的见解——真正的美景不需要刻意去吸引车马喧嚣,而是等待那些懂得欣赏的人来发现和赞叹。通过“题碑”这一行为,既是对美景的纪念,也是对赏识者智慧与品味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淇园美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同时也传达了对真正知音相遇的喜悦与珍惜。
代北屯兵盛,渔阳突骑精。
弃捐看异域,感激问苍生。
尚识榆关路,仍存汉郡名。
可怜成反拒,未见请横行。
先帝曾亲伐,斯人昔徯征。
大功危一跌,遗恨似平城。
往者干戈役,因之玉帛盟。
权宜缓中国,苟且就升平。
名号于今错,恩威自此轻。
奈何卑圣主,岂不负宗祊。
事有违经合,功难与浴评。
复雠宜百世,刷耻望诸卿。
封畛唐虞旧,氛祲渤碣清。
遗黎出涂炭,故老见簪缨。
寒谷青阳及,幽都日月明。
此怀如万一,高揖谢纵横。
四海传烽急,长安亦响振。
老儒稽变事,强敌暴生民。
廷议衣冠客,书闻草野臣。
诸公咸世杰,天子识平津。
开府三司旧,提兵十万新。
丹青大信著,明白睿谋伸。
赐马飞龙亚,分衣宝带亲。
貔貅帐下士,鹓鹄幕中宾。
虎节关河雪,天街毕昴尘。
朔方须筑郡,燕谷豫含春。
策效曾无敌,师行辄有神。
人心惟助顺,天道亦亲仁。
执钺来刑虢,勾芒下赐秦。
成功符屈指,默化剧陶钧。
既已通西域,还应察佩珉。
焉知充国颂,不足壮麒麟。
华发星郎七十馀,碧山遥访羽人居。
白石不为天上药,淮南欲试枕中书。
长缨自濯沧浪水,高盖仍瞻驷马车。
福地神仙应易致,几时南岳侯乘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