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暗迷人迹,山空答履声。
夜眠温石去,朝爨束薪行。
骨肉长嬉笑,交朋每送迎。
回思无事日,已恐是前生。
草暗迷人迹,山空答履声。
夜眠温石去,朝爨束薪行。
骨肉长嬉笑,交朋每送迎。
回思无事日,已恐是前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避难时的生活片段,充满了宁静与和谐的氛围。首句“草暗迷人迹,山空答履声”以草色的深沉和山间的寂静,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隐逸之感。草暗,暗示着环境的幽静与自然的生机;山空,则强调了四周的空旷与内心的宁静。履声的“答”,仿佛是回应,又像是自我对话,增加了诗的内在情感深度。
接着,“夜眠温石去,朝爨束薪行”两句,展现了生活的日常与简朴。夜晚,诗人选择温热的石头作为枕头,体现了对自然的亲近与生活的朴素;清晨,他则需收集柴火准备炊事,生活虽简,却也自得其乐。这两句通过日常细节,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骨肉长嬉笑,交朋每送迎”描绘了家庭的温馨与友情的深厚。家人之间的嬉笑打闹,朋友间的相送迎接,都充满了生活的乐趣与人情味。这种和谐的家庭氛围和深厚的友情,构成了诗人避难生活中的重要支撑。
最后,“回思无事日,已恐是前生”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平静日子的怀念与珍惜。在动荡的避难生活中,诗人不时回想起过去无忧无虑的日子,似乎那些时光已经成为了前生的记忆。这句话既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是对当下生活的一种反思与珍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避难生活中的宁静、简朴、和谐与对过去的怀念,是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家庭、友情以及过往生活的深刻感悟。
昔人游宦久江湖,怪石嵌空骇里闾。
一井深藏缘底事,百年不出待潜夫。
弃捐泥土性仍在,睥睨林亭气渐苏。
微物废兴犹有定,此生穷达谩长吁。
披榛入山山路细,钟声出寺门将闭。
石苔冉冉上芒鞋,草露漙漙著衣袂。
野人茅茨苫竹屋,终身局促无生计。
天公未省长困人,春田米尽秋田继。
老妻稚子亦自乐,野草山花还插髻。
长笑人间醉未醒,终老辛勤漫欺世。
北风吹雨雨不断,遍满虚空作飞霰。
纸窗独卧不成眠,茅屋无声时一泫。
鸟乌错莫寒未起,庭户空明夜惊旦。
重楼复阁烂生光,绝涧连山漫不见。
夹砌双杉洗更碧,满田碧草埋应烂。
城中闭户无履迹,市上孤烟数晨爨。
细排玉箸短垂檐,暗结轻冰时入研。
拨灰有客顾尊俎,迹兔何人试鹰犬。
未容行役扫车毂,应有老农歌麦饭。
一来江城若俄顷,四见白花飞面旋。
坐看酒瓮谁敢尝,归踏冰泥屡成溅。
年来桥板断不属,莫出肩舆足忧患。
到家昏黑空自笑,诉妇勤劳每长叹。
床头有酒未用沽,囊里无钱不劳算。
更令雪片大如手,终胜溪瘴长熏眼。
谒告犹能不出门,典衣共子成高宴。
《同王适赋雪》【宋·苏辙】北风吹雨雨不断,遍满虚空作飞霰。纸窗独卧不成眠,茅屋无声时一泫。鸟乌错莫寒未起,庭户空明夜惊旦。重楼复阁烂生光,绝涧连山漫不见。夹砌双杉洗更碧,满田碧草埋应烂。城中闭户无履迹,市上孤烟数晨爨。细排玉箸短垂檐,暗结轻冰时入研。拨灰有客顾尊俎,迹兔何人试鹰犬。未容行役扫车毂,应有老农歌麦饭。一来江城若俄顷,四见白花飞面旋。坐看酒瓮谁敢尝,归踏冰泥屡成溅。年来桥板断不属,莫出肩舆足忧患。到家昏黑空自笑,诉妇勤劳每长叹。床头有酒未用沽,囊里无钱不劳算。更令雪片大如手,终胜溪瘴长熏眼。谒告犹能不出门,典衣共子成高宴。
https://shici.929r.com/shici/ZCZc9.html
邢山潭中黑色龙,经年懒卧泥沙中。
嵩阳山中白额虎,何年一箭肉为土。
龙虽生,虎虽死,天然猛气略相似,生不益人死何负。
虎头枯骨金石坚,投骨潭中潭水旋。
龙知虎猛心已愧,虎知龙懒自增气。
山前一战风雨交,父老晓起看麦苗。
君不见岐山死诸葛,真能奔走生仲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