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宽楼已迥,人更迥于楼。
细意经春物,伤酲属暮愁。
望赊殊易断,恨久欲难收。
大埶真无利,多情岂自由。
空园兼树废,败港拥花流。
书去青枫驿,鸿归杜若洲。
单栖应分定,辞疾索谁忧。
更替林鸦恨,惊频去不休。
地宽楼已迥,人更迥于楼。
细意经春物,伤酲属暮愁。
望赊殊易断,恨久欲难收。
大埶真无利,多情岂自由。
空园兼树废,败港拥花流。
书去青枫驿,鸿归杜若洲。
单栖应分定,辞疾索谁忧。
更替林鸦恨,惊频去不休。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李商隐的作品,名为《即目》。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和怀念之意的诗歌。
“地宽楼已迥,人更迥于楼。”开篇两句描绘了一种空间感,广阔的大地与高耸的楼台相互映衬,人在楼上,更显得孤独与遥远。这种景象营造出一种空旷与孤寂的情怀。
“细意经春物,伤酲属暮愁。”诗人在春日里仔细体味着周遭的物象,却又不禁感到悲伤,这种心情随着黄昏时分的到来而加深。这里的“伤酲”可能是指对往事的回忆与哀伤。
“望赊殊易断,恨久欲难收。”面对远方的眺望,诗人感慨于情谊难以割舍,但又不得不接受现实中的离别。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逝去时光和无法挽回的情感的无奈。
“大埶真无利,多情岂自由。”这两句表达了一种宿命论,即便是宽阔的大地,也无法带来真正的利益或解脱。诗人的多愁善感并非出于自愿,而是由内心深处的情感所驱使。
“空园兼树废,败港拥花流。”这一句则描绘了一种荒凉与衰败的景象,空旷的园林,凋零的花朵,以及被遗忘的港口,这些都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反映了他对美好事物易逝和无常的感慨。
“书去青枫驿,鸿归杜若洲。”这里似乎是说书信已送出,而自己则如同归巢的大雁,独自一人在某个地方徘徊。青枫驿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地名,而杜若洲则可能是诗人心中的某一个避世之所。
“单栖应分定,辞疾索谁忧。”诗人表达了即将孤独居住的决心,同时也在寻找可以倾诉其忧愁的人。这里的“单栖”和“分定”都强调了一种决绝和孤立的情感状态。
“更替林鸦恨,惊频去不休。”最后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烦恼与不安。他对林间鸦鸟的叫声感到愈发的痛恨,这种痛苦的心情如同不断惊起的波涛,无法平息。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李商隐特有的婉约与深沉。他的词藻华丽,意境幽深,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为郡得官酝,月给盈三斛。
地僻少使车,时清罕留狱。
老大复迁谪,吾怀颇幽独。
婵娟楼上月,烂漫池边菊。
东院与西亭,翛翛风弄竹。
对此不开樽,骚人应恸哭。
独酌入醉乡,陶然瞑双目。
醒来成浩叹,胡为事口腹。
彝酒书垂诫,群饮圣所戮。
汉文亦禁酒,患在糜人谷。
自从孝武来,用度常不足。
榷酤夺人利,取钱入官屋。
古今事相倍,帝皇道难复。
吾无奈尔何,更尽杯中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