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默诵》
《默诵》全文
宋 / 宋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虚名三纪玷王朝,晚岁刚肠万虑销。

笃学自依袁伯业,醒狂谁比盖宽饶。

将旄烛日逢兵偃,隐谷连云负客招。

白首报恩虽竭节,拟留馀力事耕樵。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
sòng / sòngxiáng

míngsāndiànwángcháowǎnsuìgāngchángwànxiāo

xuéyuánbǎixǐngkuángshuígàikuānráo

jiāngmáozhúféngbīngyǎnyǐnliányúnzhāo

báishǒubàoēnsuījiéjiéliúshìgēngqiáo

翻译
虚名累积多年玷污了朝廷的声誉,晚年时满腔热血因忧虑而消磨殆尽。
专心致志地学习,效仿袁伯业的严谨治学,清醒狂放的行为又有谁能比得过盖宽饶。
手持军旗在战争中照亮前行,隐居山谷深处,却依然期待着能接待四方宾客。
尽管年迈,我仍愿竭尽全力报答恩情,但也打算留下余力从事农耕和砍柴的生活。
注释
玷:玷污。
刚肠:指刚毅的性格。
笃学:专心致志地学习。
袁伯业:历史人物,此处可能象征榜样。
醒狂:清醒狂放的行为。
盖宽饶:历史人物,此处可能象征行为典范。
旄烛:军旗。
兵偃:战争停息。
隐谷:隐居的山谷。
馀力:剩余的力量或精力。
耕樵:农耕和砍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宋庠的作品,名为《默诵》。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志向的诗歌。

"虚名三纪玷王朝,晚岁刚肠万虑销。" 这两句讲述了对虚假名声的厌倦以及到了晚年,对于世事的看破与放下,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心境。

"笃学自依袁伯业,醒狂谁比盖宽饶。"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圣贤之道的追求和效仿,同时也表现出了对周围环境宽容态度的赞扬。

"将旄烛日逢兵偃,隐谷连云负客招。"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边塞军事生活的景象,以及诗人对于隐逸生涯的向往。

"白首报恩虽竭节,拟留馀力事耕樵。"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到了老年仍想要回报国家恩惠的心愿,尽管力量有限,但依然想要从事农业生产,以此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生命历程的反思,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超脱红尘的高尚情操。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以及他个人的修养与追求。

作者介绍
宋庠

宋庠
朝代:宋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猜你喜欢

寄题终南道宣律师塔

冷碧终南插太虚,纻麻兰若旧闲居。

波离灭后无人继,萧索西风叶满渠。

(0)

书慈光塔

灵骨未藏三十载,我来收得葬孤山。

此中起塔不在大,已有高名垂世间。

(0)

寒拾赞

放下苕帚,对坐岩穴。眼看不亭,口说不歇。

想得峨眉五台,无此一天明月。

(0)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其一四四

一棒一喝,疾雷破山,一提一唱,崩空峭壁。

诸佛傍观有分,诸祖拈掇不出。只如入已还闭。

(0)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其十

大地皆冻锁,遍界热如火。

时节不放过,衲僧多蹉过。

不蹉过,深雪之中有一个。

(0)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其三十六

多言丧道,多歧亡羊。浑无颗粒,别甑炊香。

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方孝孺 刘长卿 谢翱 权德舆 皎然 徐祯卿 姚合 宋琬 张元干 谢薖 李希圣 柳永 林逋 李觏 朱彝尊 彭孙遹 萧纲 吴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