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原缭绕草萋萋,西去天梯路不迷。
满径悬萝无犬吠,隔林修竹有鸾栖。
泉鸣群玉飞青磴,桥跨双虹度碧溪。
振袂忽跻千仞上,暮云遥眺万山低。
川原缭绕草萋萋,西去天梯路不迷。
满径悬萝无犬吠,隔林修竹有鸾栖。
泉鸣群玉飞青磴,桥跨双虹度碧溪。
振袂忽跻千仞上,暮云遥眺万山低。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历西樵山的壮丽景象与内心感受。首句“川原缭绕草萋萋”以草木繁茂、山峦蜿蜒的自然景观开篇,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接着,“西去天梯路不迷”一句,既表达了登山之路的清晰可见,也暗含了对旅途方向的明确指引,给人以安心之感。
“满径悬萝无犬吠,隔林修竹有鸾栖”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前句描述了山间小径上藤萝悬挂,静谧无声的景象;后句则描绘了林中竹林深处,鸾鸟栖息的情景,展现了山林的幽静与生命的和谐共存。
“泉鸣群玉飞青磴,桥跨双虹度碧溪”进一步渲染了山中的自然之美,泉水潺潺,仿佛群玉飞舞于青石之上,而横跨碧溪的桥梁,则如彩虹般绚丽,增添了画面的生动与色彩。
最后,“振袂忽跻千仞上,暮云遥眺万山低”两句,表达了作者登高望远的豪情与豁达心境。振衣而起,瞬间登上了千仞之巅,面对着远处的暮云与连绵的山峦,心胸开阔,视野辽阔,体现了诗人超越凡尘、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樵山的壮丽景色,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寄托了作者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山水诗。
秋深气悲天欲霜,荷枯桂落昼始凉。
篱根百本叶转盛,吐蕊未破先含芳。
园丁辨类若指掌,千百不爽何精详。
奇姿异色穷意态,风馨日耀随低昂。
浓者非肥澹非瘦,逸者疑狷疏者狂。
孤花单枝足谛玩,傲兀不屑脂粉妆。
风怀洗尽愈跌宕,如对高士谈沧桑。
一春红紫丝管腻,解秽羯鼓殊慨慷。
会心庶为知者道,自怪秋气归诗肠。
黄华为鞠义无改,乙庵引经依古初。
渊明佳色乃正色,自黄而外皆可诛。
意严独抱《春秋》法,此法评菊真腐迂。
海滨岁岁菊尤盛,绚烂平淡态各殊。
南推扬州北燕市,斗奇誇异良可吁。
疏针阔瓣种数变,谬造名号堪笑娱。
津沽稍早江南晚,穿街联袂来吾徒。
纵观指点兴未尽,返舍弄笔规韩苏。
乞归一月绕篱下,却避雄作艰追趋。
移盆随意淡相对,何用高论争区区。
东郊服牛秧未移,前者掠取称犒师。
南湖蓄鱼家贾贩,昨朝一网俱无遗。
味甘得计启贪虐,日揣编户钻其肌。
网罗已遍闾左右,根括流寓穷刀锥。
总兵三月官四易,方春殆若秋惨悽。
谁能反此思报国,建功何事不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