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承庵二首·其一》
《题承庵二首·其一》全文
宋 / 王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十年足不到承庵,抚事兴思重怆然。

风急雁行斜漠漠,夜深蟾影弄娟娟。

炉亭暖彻通宵火,鱼板惊残向晓眠。

欲识本来真面目,杖藜未免再留连。

(0)
翻译
我十年来未曾踏入过承庵,面对世事感慨万千,心情十分悲凉。
秋风猛烈,大雁在遥远的天空排成斜线,夜晚深沉,月光皎洁如舞。
炉火彻夜燃烧,温暖整个亭子,鱼板声惊扰了清晨的睡眠。
想要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质,恐怕还得拄着藜杖,再次流连忘返。
注释
十年:形容时间长。
承庵:指某个庵庙或静修之地。
怆然:悲伤的样子。
风急:秋风强劲。
雁行:大雁成群结队。
漠漠:形容广阔无垠。
炉亭:有炉火的亭子。
通宵火:整夜燃烧的炉火。
鱼板:寺庙中敲击以报时的木板。
杖藜:拄着藜杖。
再留连:再次停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故土的深切思念与不舍。在十年的时间里,诗人未能回到承庵,这个地点似乎承载着诗人的许多记忆和情感。"抚事兴思重怆然"表达了诗人在触摸往事时内心的沉重与复杂的情绪。

接下来的"风急雁行斜漠漠,夜深蟾影弄娟娟"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秋冬之交的萧瑟景象。急促的北风中,大雁以 斜视角穿过天际,而在深夜中,即便是月光下的树影也变得柔和而优雅,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寂寞。

"炉亭暖彻通宵火,鱼板惊残向晓眠"则展示了诗人的夜晚生活。炉火温暖地燃烧着,直到凌晨,而偶尔被翻动的鱼板声响起,也许是时间的提醒,让人不禁向朝霞投去期待的目光。

最后两句"欲识本来真面目,杖藜未免再留连"表达了诗人对于自我认识的渴望,以及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无奈。即便是老者使用拐杖,也难以摆脱世俗纷扰,再次陷入牵绊之中。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是一篇情感真挚、意境幽深的佳作。

作者介绍
王柏

王柏
朝代:宋   字:会之   籍贯:婺州金华   生辰:1197-1274

王柏(1197-1274),字会之,婺州金华人。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猜你喜欢

秋晓

栖鸦树杪啼,促织篱根语。

不见拗花人,秋露浓如雨。

(0)

文彦可移居和子垂韵

棕鞋桐帽野人装,家具无须载满航。

台隐客星垂钓处,山留君子读书堂。

宵同巢鹤听松雨,午就溪僧煮蕨香。

张北周南邻可卜,结茅终拟僦君旁。

(0)

三月三日鸳鸯湖

鸳鸯湖水树边斜,槜李城东坐白沙。

三日风流仍郑俗,千秋修禊说王家。

美人罗袜怜芳草,公子银罂惜落花。

向夕轻桡回画舸,前洲新月傍残霞。

(0)

夏日过饮君印静芳轩即事

娟娟静绿树交加,障却炎尘客不哗。

雨洗月光清似水,香闻莲叶胜于花。

移尊石几凉消酒,袅壁炉烟晚斗茶。

歌管何缘篱外度,郁轮风调本君家。

(0)

天津

天津城下水浮天,海口东来万里烟。

遥见帆樯云外落,却疑日月镜中悬。

鹤巢不避波涛险,蜃阁常依岛屿连。

愧是乘槎银汉客,几回吟望斗牛边。

(0)

春日登城有感

凭高独立午风轻,望入平湖眼更明。

白鸟影边阳羡树,青山堆外阖闾城。

楼台霁色千家日,杨柳春声几处莺。

满眼故人零落尽,野花芳草不胜情。

(0)
诗词分类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美食
诗人
吕志伊 田桐 谭泽闿 翁文灏 陈从周 余菊庵 黄绮 陈仁德 邓潜 冯振 林庚白 姚鹓雏 王季思 罗锦堂 吴玉如 常燕生 邵祖平 陈以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