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气纷花药,喧风乐鸟乌。
山僧来访别,稚子竟传呼。
喷玉渥洼种,行沙沧海珠。
湘天多过雁,能寄尺书无。
淑气纷花药,喧风乐鸟乌。
山僧来访别,稚子竟传呼。
喷玉渥洼种,行沙沧海珠。
湘天多过雁,能寄尺书无。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生机勃勃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活力。首句“淑气纷花药,喧风乐鸟乌”以“淑气”开篇,点明了春天和煦的气息,使得花药(花朵)在春风中竞相绽放,鸟鸣声与乌啼声交织成一片欢腾的乐章,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的热闹与生机。
接着,“山僧来访别,稚子竟传呼”两句,转而描写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山中的僧人前来告别,孩子们兴奋地传递着消息,这一场景既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宁静与超脱,也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淳朴与热情。
“喷玉渥洼种,行沙沧海珠”则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喷涌的泉水比作洁白的玉石,将行走于沙漠中的珍珠比作闪烁的星辰,形象地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与向往,同时也寓意着人生的追求与价值。
最后,“湘天多过雁,能寄尺书无”以湘江上频繁飞过的鸿雁为喻,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通信的不便,增加了诗的意境深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友情的珍视,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两君羁旅宦西蜀,我亦江南住僧屋。
想像平生肺腑亲,晴天何处飞黄鹄。
庾郎故是丰年玉,道儿更是见不足。
藜羹脱粟有馀味,富贵薰天果非福。
死生契阔今谁在,往事悠悠陵谷改。
他年乘兴下瞿塘,见我衰颜莫惊怪。
别寻好语和君诗,偿尽平生难韵债。
扫除壁土更焚香,下酒如今有鲑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