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回滕伞岭,怅望曲龙陂。
花气盈双袖,春声转数鹂。
老亲那作恶,稚子巧相怡。
尽日穷清赏,春光未暝时。
低回滕伞岭,怅望曲龙陂。
花气盈双袖,春声转数鹂。
老亲那作恶,稚子巧相怡。
尽日穷清赏,春光未暝时。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漫步于滕伞岭,眺望曲龙陂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与深沉情感。首句“低回滕伞岭”以动态描绘出诗人缓缓行进的步态,透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接着,“怅望曲龙陂”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景色的深深向往与感慨。
“花气盈双袖,春声转数鹂”两句,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描写,将春天的气息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花朵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令人心旷神怡;而数声黄鹂的啼鸣,更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这两句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宁静。
“老亲那作恶,稚子巧相怡”则是对家庭生活的温馨描绘。诗人提到,即使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或不顺,有老亲的关怀与理解,有稚子的欢笑与陪伴,便能感到无比的安慰与幸福。这种对亲情的珍视与感激之情,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刻。
最后,“尽日穷清赏,春光未暝时”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不舍。他愿意花费一整天的时间去尽情欣赏眼前的美景,直到春色渐晚,仍不愿离去。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生活态度的积极与乐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家庭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切感悟与珍惜,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态度。
萧寺倚绝壁,高轩凭众芳。
僧窗得山翠,茗碗仍花香。
眼界写双净,心田增寸凉。
陂陀日向夕,村落下牛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