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岁农畴失夏秋,方春尤窘奈饥流。
人无粒食何堪命,天作阴寒亦似愁。
煮叶不遑为木酪,翳桑惟日徯囊糇。
几时膏泽充民望,待看来年十倍收。
仍岁农畴失夏秋,方春尤窘奈饥流。
人无粒食何堪命,天作阴寒亦似愁。
煮叶不遑为木酪,翳桑惟日徯囊糇。
几时膏泽充民望,待看来年十倍收。
这首诗名为《闵农》,是宋代诗人韩琦所作。诗中描绘了农民在荒年中的艰难生活,表达了对他们的深切同情。
首句“仍岁农畴失夏秋”,描述了连续几年的歉收,农田失去了夏季和秋季的丰收景象。接着,“方春尤窘奈饥流”一句,点明春天本应是生机勃勃的季节,但对于饥饿的人们来说,却更加困苦。诗人通过“饥流”一词,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因饥饿而四处流浪的情景。
“人无粒食何堪命”,直接表达了人在没有粮食的情况下难以生存的悲惨境遇。紧接着,“天作阴寒亦似愁”一句,将自然界的阴冷与人的愁苦相联系,暗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加剧了人们的苦难。
“煮叶不遑为木酪,翳桑惟日徯囊糇”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采取极端措施,如煮树叶充饥,依赖树皮度日。这里通过“不遑”、“惟日徯”等词语,生动展现了人们在困境中的无奈与挣扎。
最后,“几时膏泽充民望,待看来年十倍收”表达了诗人对雨水降临、丰收到来的期盼,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这两句不仅寄托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关怀,也体现了他对社会公正与和谐的向往。
整体而言,《闵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农民在荒年中的苦难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底层人民的同情与关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与问题。
草木生春,楼台不夜,团团月上云霄,太平官府,民物共逍遥。
指点江梅一笑,几番负、雨秀风娇。
今年好,花边把酒,歌舞醉元宵。
风流,贤太守,青云志气,玉树丰标。
是神仙班里,旧日王乔。
出奉板舆行乐,金莲照、十里笙箫。
收灯后,看看丹诏,催入圣明朝。
一曲狂歌,有百馀言,说尽一生。
费十年灯火,读书读史,四方奔走,求利求名。
蹭蹬归来,闭门独坐,赢得穷吟诗句清。
夫诗者,皆吾侬平日,愁叹之声。
空馀豪气峥嵘。
安得良田二顷耕。
向临邛涤器,可怜司马,成都卖卜,谁识君平。
分则宜然,吾何敢怨,蝼蚁逍遥戴粒行。
开怀抱,有青梅荐酒,绿树啼莺。
请赋林堂,林堂未成,吾何赋哉。
想胸中丘壑,山中风月,亭台几所,花木千栽。
应接光阴,品题胜概,须待堂成我再来。
听分付,是经行去处,莫放苍苔。
吾曹不堕尘埃。
要胸次长随笑口开。
任江湖浪迹,鸥盟雁序,功名到手,凤阁鸾台。
它日相寻,有窬此约,酌水浮君三百杯。
闻斯语,有冠山突兀,袍岭崔嵬。
说与黄花道。
九秋深、三光五岳,气钟英表。
金马玉堂真学士,蕴藉诗书奥妙。
一一是、轻纶才调。
斟酌古今来活国,算忠言、谠论知多少。
又入奏,金门晓。
朝回问寝披萱草。
对高堂长说,一片君恩难报。
更待痴儿千载遇,膝下十分荣耀。
趁绿鬓、朱颜不老。
整顿乾坤济时了,奉板舆、拜国夫人号。
可谓忠,可谓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