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不修疏头突兀,鼻罍垂兮颧无骨。
长怜百丑兼且讷,慈禅慈禅不我拙。
名兮邈兮水里月。
眉不修疏头突兀,鼻罍垂兮颧无骨。
长怜百丑兼且讷,慈禅慈禅不我拙。
名兮邈兮水里月。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对友人的调侃与赞美。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形容友人的外貌特征,眉毛稀疏,头型独特,鼻子大而突出,颧骨不明显,面部显得既丑陋又笨拙。然而,在这种看似贬义的描述中,蕴含着诗人对友人性格的欣赏和喜爱。他提到友人虽外表平凡甚至有些滑稽,但内心却充满慈爱与智慧,如同深水中明亮的月光,高洁而深远。
诗中的“眉不修疏头突兀,鼻罍垂兮颧无骨”是对友人外貌的直接描绘,通过夸张的手法,强调了友人的独特之处。“长怜百丑兼且讷”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外表缺陷的宽容与接纳,以及对其内在品质的赞赏。“慈禅慈禅不我拙”则是对友人精神世界的赞美,暗示其内心的善良与智慧超脱了世俗的评价标准。“名兮邈兮水里月”将友人的形象比作深水中明亮的月光,寓意其高尚的品质如同月光般纯净、深远,令人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幽默风趣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刻理解和深厚情感,同时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个性差异的包容态度和对高尚人格的追求。
我爱山居静,不耐山行喧。
山意岂有殊,嚣寂情自分。
谷深栖夕月,崖回穿朝暾。
藓翳石径迷,雨入岚气昏。
明霞烛溪练,灌木藏云根。
岩花秀以野,丹碧丛纷纭。
清辉亦可娱,惜哉非故园。
故园正清秋,桂馥芙蓉殷。
何当白云棹,言归黄叶村。
山中读我书,夙好良所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