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罗浮游,如得名画读。
初为水墨山,浑浑元气足。
纯作披麻皴,远未辨单复。
安知一皴间,饶有万包蓄。
舆行山渐近,如画忽易幅。
界划绚金碧,渲染间青绿。
易为著色画,光彩炫吾目。
灵奇本天质,神理何醲郁?
伟哉造化工,绘此饷眼福。
我作罗浮游,如得名画读。
初为水墨山,浑浑元气足。
纯作披麻皴,远未辨单复。
安知一皴间,饶有万包蓄。
舆行山渐近,如画忽易幅。
界划绚金碧,渲染间青绿。
易为著色画,光彩炫吾目。
灵奇本天质,神理何醲郁?
伟哉造化工,绘此饷眼福。
这首诗是丘逢甲在游历罗浮山时所作,以绘画艺术的视角来描绘山景,展现出诗人独特的审美体验。首句“我作罗浮游,如得名画读”,表达了诗人游山如同欣赏一幅珍贵的艺术画卷般的喜悦。接下来,他将山景比作墨色山水画,初看浑然一体,充满原始的元气。
诗人细致地观察到山的细节,称赞山石的披麻皴技法,暗示其层次丰富,即使是细微之处也蕴含着丰富的内涵。“饶有万包蓄”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内在的丰富性。随着行程深入,山景的变化如同画作更换了画面,色彩斑斓,既有金碧辉煌的界划,又有青绿交织的渲染,生动活泼。
丘逢甲认为,罗浮山的灵奇之美源于自然天成,而神韵深沉,体现了造物主的匠心独运。最后,他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能创造出如此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为世人带来视觉的盛宴。
整首诗通过比喻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罗浮山的深深喜爱和对其艺术价值的高度评价,体现了清代文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
危崖瞰龙宫,倒射千丈碧。
青冥阶不远,飞阁跨石隙。
沧江回其波,沅水流向北。
群飞起沙鸟,风举帆叶白。
陂陀云间峰,明灭见楚色。
山头朱甍出,城郭带历历。
虚空延冥搜,千里入咫尺。
侧身下危梯,举首割峭壁。玄云垂霮,寒水太古黑。
森然阴风来,气喷土囊直。
地无峨峨冰,朱夏凛凄恻。
路幽闻见阻,扃鐍鬼神宅。金泥赤玉简,龙篆森?鬲。
奇秘何代文,储藏自古昔。
恨无巨灵掌,尽读崇山册。
手把三秀芝,惆怅缅灵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