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写愤四首·其二》
《写愤四首·其二》全文
宋 / 郑思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未能归赵璧,我不厌干戈。

万古青天在,三年白骨多。

春风仍岁月,世界自山河。

宁忍委国难,飞身入薜萝。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郑思肖所作的《写愤四首》中的第二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危难的深切忧虑和愤慨之情。

首句“未能归赵璧”,借用赵璧的典故,暗喻国家的珍宝(象征国家的尊严和财富)未能得到妥善保护,暗示了国家处于危亡之中。接着,“我不厌干戈”一句,表明诗人不惧战争,愿意为国家的安危而战,展现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怀。

“万古青天在,三年白骨多”两句形成鲜明对比,上句赞美天空永恒不变,象征着时间的长河与历史的延续;下句描述战争带来的惨烈景象,无数生命在短短三年内化为白骨,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这种对比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苦难的痛心。

“春风仍岁月,世界自山河”两句转而描绘自然界的美好与世界的广阔,与前文的战争场景形成对照,暗示尽管人间充满战火,但自然依旧美丽,世界依然存在。这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人类社会能够超越战争、重建和平的希望。

最后,“宁忍委国难,飞身入薜萝”表达了诗人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放弃对国家的忠诚与希望。他选择遁入山林,隐居避世,但内心仍怀揣着对国家未来的憧憬和期待,不愿放弃对和平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深刻反映了诗人面对国家危难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战争的愤怒与无奈,也有对国家未来的坚定信念和对和平的渴望。

作者介绍
郑思肖

郑思肖
朝代:宋   字:忆翁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生辰:1241~1318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人。原名之因,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佛教词语)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
猜你喜欢

白莲花亭侍宴应制

九日陪天仗,三秋幸禁林。

霜威变绿树,云气落青岑。

水殿黄花合,山亭绛叶深。

朱旗夹小径,宝马驻清浔。

苑吏收寒果,饔人膳野禽。

承欢不觉暝,遥响素秋砧。

(0)

应诏咏巢乌

桂树春晖满,巢乌刷羽仪。

朝飞丽城上,夜宿碧林陲。

背风藏密叶,向日逐疏枝。

仰德还能哺,依仁遂可窥。

惊鸣雕辇侧,王吉自相知。

(0)

回眸绿水波初起,合掌白莲花未开。

(0)

赠李蒙叟

在我成何事,逢君更劝吟。

纵饶不得力,犹胜别劳心。

凡事有兴废,诗名无古今。

百年能几日,忍不惜光阴。

(0)

八骏图

丹雘传真未得真,那知筋骨与精神。

祗今恃骏凭毛色,绿耳骅骝赚杀人。

(0)

送薛邽二首·其二

小捷风流已俊才,便将红粉作金台。

明年未去池阳郡,更乞春时却重来。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吕陶 王邦畿 王立道 曹于汴 郑学醇 游朴 黄淮 方一夔 罗亨信 吴当 苏过 黄庚 蓝仁 李龏 周孚 范梈 何巩道 夏孙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