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漏批来楮叶轻,多材原自属天成。
文康有后书声远,佛地无尘宝月清。
意入明珠生九曲,刀迎坭鼻见双平。
因君悟得无传理,始觉天孙锦未精。
刻漏批来楮叶轻,多材原自属天成。
文康有后书声远,佛地无尘宝月清。
意入明珠生九曲,刀迎坭鼻见双平。
因君悟得无传理,始觉天孙锦未精。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梁华生先生的赞美与敬仰。首联“刻漏批来楮叶轻,多材原自属天成”开篇即以“刻漏”和“楮叶”为喻,形象地表达了梁华生先生才华横溢,如同自然界的珍稀之物,非人力所能完全雕琢而成。颔联“文康有后书声远,佛地无尘宝月清”进一步赞扬其作品流传深远,如同文康之后的佳作,又如佛地上的宝月,清净无尘,寓意深远。
颈联“意入明珠生九曲,刀迎坭鼻见双平”则通过“明珠”与“坭鼻”的对比,展现了梁华生先生作品中蕴含的复杂情感与精湛技艺,如同明珠曲折流转,又如同坭鼻在刀下展现出的完美对称,生动地刻画了艺术创作的精妙之处。
尾联“因君悟得无传理,始觉天孙锦未精”则是诗人对梁华生先生艺术成就的高度评价,认为通过与梁先生的交流,自己才真正领悟到了艺术的真谛,甚至觉得之前所理解的艺术之美都还略显粗糙,表达了对梁华生先生艺术造诣的深深敬佩与认同。整首诗通过对梁华生先生艺术成就的赞美,不仅展现了其作品的高超技艺,也体现了诗人对其艺术理念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赞赏。
鸾飘凤泊,总同是无聊,旧依人恨。
香泥未浣,僝僽乌衣行径。
几度玉关春老,叹紫颔、前程难问。
金堂去住何凭,珠箔阴晴无定。重省,剪刀风静。
已误了前期,红香翠影。昭阳秋早,输与画楼红粉。
歧路征鸿问讯,便强作、寒暄谁听?
孤负玳瑁钗梁,毕竟独栖难瞑。
昆山良田多种玉,玉子累累岁仍熟。
风流雍伯已千年,年少玉郎今姓陆。
陆郎二十清且温,太史之子封君孙。
向来娶妇复生子,头角虽殊风骨存。
锦绷绣被光照面,气如长虹眼如电。
清向徐卿坐上看,美于潘岳车中见。
一龄倏忽还再龄,渐教能笑复能行。
已从坐客识奇物,更与名家占德星。
登堂赋诗贺太史,人生有孙胜有子。
皆言有子万事足,见子作翁何不喜。
同年健者傅与陈,有孙不逮高堂亲。
我亲幸健子尚少,四世如君今几人。
白头封君年七十,如麟振振螽蛰蛰。
会看太史得曾孙,重见高门车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