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游盘门东,暮出阊门西。
四顾茫无人,但见白日低。
荒林带昏烟,上有归鸟啼。
物皆得所托,而我无安栖。
朝游盘门东,暮出阊门西。
四顾茫无人,但见白日低。
荒林带昏烟,上有归鸟啼。
物皆得所托,而我无安栖。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清晨游览盘门东,傍晚从阊门西出行的景象。诗中的“四顾茫无人”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而“但见白日低”则是时间流逝和光阴的变化。在荒凉的林中笼罩着昏烟,仅有的生动之处是归巢的鸟儿鸣叫。最后两句“物皆得所托, 而我无安栖”,诗人感慨万千,表达了自己心中的不宁和对归属的渴望。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王安石在这里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使得这首简短的诗歌充满了哲理和情趣,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极富表现力的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