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树色暗苍苍,伊水东流客恨长。
病马独嘶残夜月,行人欲渡满船霜。
几家烟火依村步,何处渔歌似故乡?
山下禅庵老师在,愿将形役问空王。
龙门树色暗苍苍,伊水东流客恨长。
病马独嘶残夜月,行人欲渡满船霜。
几家烟火依村步,何处渔歌似故乡?
山下禅庵老师在,愿将形役问空王。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清晨渡过伊水时的所见所感。开篇“龙门树色暗苍苍,伊水东流客恨长”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深深留恋之情。龙门常指险峻的地方,这里的“树色暗苍苍”营造出一种荒凉、萧索的氛围,而伊水则是流动着的时光和离愁,东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行者的心绪。
接着,“病马独嘶残夜月,行人欲渡满船霜”两句,则深化了这种孤寂与寒冷。诗人用一匹病马在夜晚的悲鸣,以及行人急于要渡河却被厚霜所阻的情景,强调了旅途中的艰辛和凄凉。
“几家烟火依村步,何处渔歌似故乡?”这两句通过对村落炊烟的描写和渔人的歌声,表现出诗人对于温暖家园的无限眷恋。这里的“故乡”并非真正的地理概念,而是心灵深处对于归属感的向往。
最后,“山下禅庵老师在,愿将形役问空王。”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寄托的渴望。在旅途中的孤独和苦楚中,诗人寻求心灵的慰藉,将自己的身体束缚(形役)询问于山下的禅师,以期获得解脱之道。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家乡、归宿的深切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和深沉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