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荣遇更谁如,窃位妨贤四纪馀。
昔冠北门诸学士,今先南省六尚书。
演纶岂有文章称,调鼎仍惭绩效疏。
弭役销兵恨无策,退朝长是闭门居。
平生荣遇更谁如,窃位妨贤四纪馀。
昔冠北门诸学士,今先南省六尚书。
演纶岂有文章称,调鼎仍惭绩效疏。
弭役销兵恨无策,退朝长是闭门居。
这首诗是唐末宋初的文学家李昉所创作,名为《昉著灸数朝废吟累日继披佳什莫匪正声亦贡七章补为十首学颦之诮诚所甘心(其五)》。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个人才华未能得到充分施展的感慨,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平生荣遇更谁如,窃位妨贤四纪馀。"
这一句是说自己一生的荣誉和机会与他人相比,又有谁能够相匹配?"窃位"意味着一些不称职的人占据了应该属于才华横溢之人的位置,而这些真正的才子却被埋没,不能展现他们的能力。
"昔冠北门诸学士,今先南省六尚书。"
这里提到过去在北门学习的学者,现在则是各省推选出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专才。这两句反映了作者对于过去与现在教育和选拔人才方式的怀念和批判。
"演纶岂有文章称,调鼎仍惭绩效疏。"
这句话表达了对个人文学成就感到骄傲,但在实际行政工作中却感到自愧不如。这显示了作者在文艺上自信,而在官场上的不适应。
"弭役销兵恨无策,退朝长是闭门居。"
这两句表达了对战争的厌倦和无力感,以及希望退出政治舞台,选择隐居生活的心情。这反映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无奈以及对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作者个人的遭遇和感受,折射出当时社会的不公和人才浪费的问题,同时也透露出个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