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龄诵书史,所慕在经世。
腼颜科目中,颇恨愆素志。
天府两贡书,耻逐时妆媚。
诸公误赏音,偶玷春官第。
王明渴畴咨,临轩有故事。
明当鼓枻下,陛对去天咫。
采兰有常供,胡为轻万里。
趋庭愿有闻,丁宁汝其识。
谨无曲学阿,恐作儒冠耻。
士当志远大,富贵馀事耳。
百拜请书绅,誓言其敢替。
万古洙泗传,岂为青紫计。
弱龄诵书史,所慕在经世。
腼颜科目中,颇恨愆素志。
天府两贡书,耻逐时妆媚。
诸公误赏音,偶玷春官第。
王明渴畴咨,临轩有故事。
明当鼓枻下,陛对去天咫。
采兰有常供,胡为轻万里。
趋庭愿有闻,丁宁汝其识。
谨无曲学阿,恐作儒冠耻。
士当志远大,富贵馀事耳。
百拜请书绅,誓言其敢替。
万古洙泗传,岂为青紫计。
这首诗是宋代程公许的《理舟入奉大对临发有赋》,表达了诗人年轻时就怀抱经世济民的理想,对于科举考试中的迎合风气感到遗憾,他以能进入天府贡书为耻,而非追求功名利禄。诗人期待在君王面前有所建言,表达出对儒家正道的坚守,强调士人应有远大志向,而非仅仅追求富贵。最后,他誓言将以读书人的身份坚持真理,不为官位而改变初衷,希望儒家教义能永远流传。整首诗体现了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学术立场。
太白名山古鄮东,结茅自晋永康中。
育王晋松化龙去,天童古柏犹青葱。
此柏未知何代植,大都伯仲之间肩随从。
昔闻天童山下路,二十里外皆青松。
载披《图志》稽古迹,诗句曾记王荆公。
今亦凋枯殆将尽,纵有新栽,不敌老干常蒙茸。
幸哉此柏尚苍古,至今兀立山之中。
无异孔明庙前树,根如铁石柯青铜。
我来偶然憩林下,两耳谡谡闻清风。
问尔何由得年寿,雨露岂独私化工。
若非山灵暗呵护,得毋佛力广大多神能。
式古堂中富名翰,示我一册尤魁奇。
发编古采动心目,孟蜀刻石存孑遗。
《春秋左氏》第十五,一万二千文有奇。
以注附经昔未见,潜研数纸当时推。
廿年前遇陈仲虎,模版成帙欣相贻。
醵金将助幸同学,风流儒雅堪追思。
安得好事踵斯举,万本流播经生帷。
淮东丁叟储汴刻,昨者刘览今神驰。
矧兹宝墨更希有,摩挲何让商周彝。
率更笔势宛亲授,余事亦复凌等夷。
孙张杨周各骋誉,写孤经者知为谁。
惜哉计赢不能夺,持璧欲返空嗟咨。
铁花入土土花语,欲龙不龙笑蛰汝。
精芒夜敛鸊鹈寒,髑髅啼煞青枫雨。
锟铻一铸离宫愁,犀棱两面夸纯钩。
大刑小刑作虹起,拔鞘欲舞天为秋。
劫沙摄匣匣已空,黄金声价悲雌雄。
自来神器久沦落,利用翻让铅刀功。
杯酒英雄评得失,镫前重握千秋血。
手掬西江一摩拂,红吐空山霹雳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