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严州北高峰圆通院》
《登严州北高峰圆通院》全文
明 / 林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巉岩历尽到山门,万木丛边酒一樽。

霜叶步穿僧径滑,松香烟绕谷云屯。

富春山拥螺千点,丁字溪蟠线一痕。

胜处未经欧九眼,欲将佳致与谁论。

(0)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林光的《登严州北高峰圆通院》描绘了登山后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和禅意。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视觉和嗅觉意象,展现了登山过程中的景色变换和内心体验。

首句“巉岩历尽到山门”,开篇即以“巉岩”形容山路的崎岖险峻,通过“历尽”二字,强调了登山的艰辛过程,最终到达了山门。这一句既描绘了登山的艰难,也预示了即将展开的美景。

接着,“万木丛边酒一樽”,在茂密的树林间,诗人找到了一处静谧之地,准备饮酒小憩。此处的“万木丛边”不仅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

“霜叶步穿僧径滑”一句,通过“霜叶”和“僧径”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行走于这样的小径上,每一步都可能留下滑腻的痕迹,增加了登山过程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松香烟绕谷云屯”则进一步描绘了山谷间的景象。松树散发的香气与缭绕的云雾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这里的“云屯”形象地表现了云雾聚集的状态,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动态美。

“富春山拥螺千点,丁字溪蟠线一痕”两句,分别从远近两个角度描绘了山川的壮丽景色。富春山如同螺壳般层层叠叠,展现出山脉的连绵不绝;而丁字溪则像一条细长的线条蜿蜒在山脚下,勾勒出水道的形态。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地理景观的多样性,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

最后,“胜处未经欧九眼,欲将佳致与谁论”表达了诗人对于美景的独享之感。这里的“欧九”可能是对古代文人的一种隐喻,意味着这些美景还未被广泛知晓或欣赏。诗人渴望与志同道合者分享这份发现的喜悦,但又意识到这种美好可能难以言传,只能留在心中。

整首诗通过对登山过程和沿途景色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林光
朝代:明

广东东莞人,字缉熙。成化元年举人。通经史,得吴澄论学诸书,读之大喜。中举后,从陈献章学。初为平湖教谕,官至襄王府左长史。
猜你喜欢

送教谕陈廷杰归湖口

腊月江头送季方,北山飞雪扑离觞。

匡庐树影吟边近,彭蠡江声梦里长。

晚岁重瞻尧日月,清时独擅汉文章。

春来多少南归翼,毋惜题缄寄玉堂。

(0)

题雪景图

高阁凝云闭,虚窗带雪开。

鸟寒空辩鹭,树暝总疑梅。

遣兴惟诗句,衔情秪酒杯。

遥知函丈下,已遣二生回。

(0)

送林德入成均

羡君年最少,夙有子云才。

驻马看吴苑,听莺望粤台。

寒声林外落,暝色雁边来。

惆怅离亭思,惟多白玉杯。

(0)

南昌章叔明溪隐

冥心压尘鞅,遁迹清溪流。

竹下坐垂钓,柳边繫孤舟。

野径入沙际,到门有白鸥。

夏雨夜来过,微茫望沧洲。

取醉倒浊醪,茅斋日淹留。

长歌沧浪曲,讵为名利谋。

机杼隔篱落,牛羊下林丘。

衣食聊自足,安命复何求。

(0)

高彦恢适安堂

即地可栖遁,何必远结庐。

作堂依故宅,聊以适起居。

青青映户庭,嘉木罗且敷。

图史积左右,日与文士俱。

有时风日佳,行吟步前除。

萧散咏乐情,畅然形神舒。

用世岂无心,出门畏嵚岖。

优游保贞素,庶得遗毁誉。

(0)

寿昌道中

野寺吟诗兴未阑,徐徐骢马出松关。

村原窈窕通幽径,林壑依稀似故山。

鸥泛晓溪云碓静,犊眠春陇雨犁閒。

田家老稚相迎望,应笑征夫两鬓斑。

(0)
诗词分类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诗人
沈遘 袁燮 黄燮清 王士禄 贡奎 郑潜 程洵 傅熊湘 陈方恪 李雯 许炯 金兆燕 李符 耿湋 释善珍 陈岩 陆震 瞿士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