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落桑乾万户砧,榆关残暑早寒侵。
天连易水黄云合,地接长城白日阴。
古寺残鸦忧国憾,高楼飞鸟望乡心。
临风欲诵怀沙赋,泪眼逢秋恐不禁。
木落桑乾万户砧,榆关残暑早寒侵。
天连易水黄云合,地接长城白日阴。
古寺残鸦忧国憾,高楼飞鸟望乡心。
临风欲诵怀沙赋,泪眼逢秋恐不禁。
这首清代毛澄的《新秋感兴十二首(其一)》描绘了秋季到来时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情感。首句“木落桑乾万户砧”以落叶和捣衣声渲染出秋意渐浓,家家户户开始准备寒衣的场景。接下来的“榆关残暑早寒侵”则写出边关地区气候转凉,寒意提前袭来。
第三句“天连易水黄云合”借易水之名,暗示历史的厚重和壮志未酬的悲凉,黄云密布象征着阴霾笼罩。第四句“地接长城白日阴”进一步描绘出长城内外的阴沉景象,强化了秋天的凄凉气氛。
第五、六句“古寺残鸦忧国憾,高楼飞鸟望乡心”通过古寺中的孤鸦和高楼上的飞鸟,寄托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最后一句“临风欲诵怀沙赋,泪眼逢秋恐不禁”表达了诗人面对秋风,想要吟咏屈原《离骚》中怀沙自沉的诗句,但想到自己的境遇,恐怕难以抑制住悲伤的泪水。
整首诗以秋景为背景,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忧国思乡之情,语言凝练,情感深沉。
愁结乱如麻,长天照落霞。
离亭隐乔树,沟水浸平沙。
左尉才何屈,东关望渐赊。
行看转牛斗,持此报张华。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
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虚籁 一作:灵籁)
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
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白田见楚老,歌咏徐安宜。
制锦不择地,操刀良在兹。
清风动百里,惠化闻京师。
浮人若云归,耕种满郊岐。
川光净麦陇,日色明桑枝。
讼息但长啸,宾来或解颐。
青橙拂户牖,白水流园池。
游子滞安邑,怀恩未忍辞。
翳君树桃李,岁晚托深期。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