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说凌云寺里苔,风高日近绝纤埃。
横云点染芙蓉壁,似待诗人宝月来。
闻说凌云寺里苔,风高日近绝纤埃。
横云点染芙蓉壁,似待诗人宝月来。
这是一首描绘古寺幽静景象的诗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于和谐美好生活状态的向往。
"闻说凌云寺里苔,风高日近绝纤埃。"
这里描述了远离尘嚣、隐藏在山林间的凌云寺,寺内长满了苔藓,显示出一派静谧与自然和融。"风高日近"四字则营造了一种秋末或冬初的景象,天气清冷,阳光淡远,而尘埃似乎也随之减少,空气更加清新。
"横云点染芙蓉壁,似待诗人宝月来。"
接下来的两句,则是对寺中某一处特定景致的描绘。"横云点染"形象地表达了云彩飘逸、轻抚过墙壁的情景,而"芙蓉壁"则可能指的是寺院内用芙蓉花装饰的墙面,或者是芙蓉盛开的墙下。最后一句"似待诗人宝月来"则透露出诗人对这静谧美好的期待,或许是等待一个明亮的好时光,以便欣赏这绝妙的景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与建筑环境的精细描绘,传达了一种宁静、和谐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脱挽辂,衣羊裘,见天子,借前筹。
洛邑之营自周公,建都原未离关中。
山东诸人无大计,可怜欲袭重瞳智。
扼其肮,拊其背,刘敬真能知地利。
口舌得官何足病,高帝谩骂乃天性。
君不见,汉家开基四百年,齐虏之功莫与竞。
菡萏生香。望禁柳烟浓,未似江乡。
穿针当此夕,漫亸却钗梁。
纵今莲漏夜永,金门客、谁许清狂。
只别院,有红牙齐拍,同唱伊凉。清光。
玉绳低转,银汉斜横,牵起愁海难量。
拥衾和月睡,且闲闭云窗。
双鱼音信都断,怎能够、梦到回廊。
风露里,怕天边、啼损残妆。
欧阳吟罢秋声赋,中庭寂无人语。
乙乙徐抽,申申不断,豆叶瓜花多处。轻拢薄诉。
恰凉月当篝,好风穿杼。
彻夜机关,晓来理就甚丝绪。清宵那堪听雨。
更凄凄切切,遥应邻杵。
去日如棱,离情似织,泪点纵横无数。回文寄与。
道天上星期,又逢牛女。谱入相思,井阑啼最苦。
夜堂听伎。正绛帐花垂,玉炉香细。
莲炬光中,两两舞裙拖地。
忽来金雀鸦鬟小,算才堪、琐儿年纪。
栏边歌缓,油车暗里。翻然而至。便手把、金樽徐递。
似嫩叶裁衣,幽兰吹气。病起迟来问取,小名尚未。
风流京兆偏怜惜,道延年、女第如是。
珊珊可念,何如竟唤,翩来为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