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洲云色蔽天昏,肠断金山寺里猿。
狎客也须同海鸟,过江切莫食河豚。
幕中有主当持牍,雪里无钱且典裈。
画戟如林高丈五,不知何处是朱门。
瓜洲云色蔽天昏,肠断金山寺里猿。
狎客也须同海鸟,过江切莫食河豚。
幕中有主当持牍,雪里无钱且典裈。
画戟如林高丈五,不知何处是朱门。
这首诗《别小修》由明代诗人袁宏道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的哀愁与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首句“瓜洲云色蔽天昏”,以浓重的云雾笼罩瓜洲,暗示了离别时刻的阴沉氛围,预示着即将分别的沉重心情。接着,“肠断金山寺里猿”一句,以金山寺中的猿猴啼叫,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痛与不舍,仿佛那猿声在诉说着离别的痛苦。
“狎客也须同海鸟,过江切莫食河豚。”这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友人比作海鸟,即使在离别后也要像海鸟一样自由飞翔,不必过于忧愁;同时告诫友人过江时切勿食用河豚,暗含对友人旅途安全的关心与祝福。
“幕中有主当持牍,雪里无钱且典裈。”这两句则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生活的关切,希望友人在忙碌的工作中能够妥善处理事务,即便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也能保持乐观态度,通过典当衣物来解决暂时的困难。
最后,“画戟如林高丈五,不知何处是朱门。”以壮观的画戟林立,象征着繁华与权势,却也隐含着对友人未来命运的担忧,不知道在这样的世界中,友人能否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宿和幸福。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离别的哀愁,也有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忧虑与期待,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人生思考。
夜窗虚、新正初破,惊心时序偷换。
飞鸿去后无消息,误入谁家庭院。春又转。
盼不到、梅花反怪东风懒。吟魂销黯。
正玉漏摇愁,翠烟迷梦,寒月照清怨。
并州剪,难剪缠绵心茧。相思婉转萦满。
隔帷灯映屏纱淡,微逗春星数点。离思远。
共万缕、垂杨绿到江南岸。无眠忆遍。
见烛泪成灰,香心已死,难道此情浅。
往事思量遍。镜台前、双眉青斗,几时曾展。
费尽心魂词百首,蚕老尚馀残茧。
认满纸、泪痕犹泫。
珍重寄君红豆句,镇相思、何日还相见。
知两地,共肠断。三年悔煞耽文翰。
到而今、残缄剩墨,依然焚砚。
骨肉远离知己别,对景不胜凄怨。
料此恨、古今难免。
烟水家山无恙在,到江南、重觅当时伴。
算如今,无他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