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教言无相,谁教蜕发毛。
虚名犹度牒,多事更方袍。
父认师传的,年推戒腊高。
冠巾何不可,只要断尘劳。
尔教言无相,谁教蜕发毛。
虚名犹度牒,多事更方袍。
父认师传的,年推戒腊高。
冠巾何不可,只要断尘劳。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昴英的《看僧披剃》,通过对比和反问,探讨了名与实、形式与本质之间的关系。诗中“尔教言无相,谁教蜕发毛”两句,表达了宗教或者学说不应追求外在的形式,而应该关注其内涵,"虚名犹度牒,多事更方袍"则进一步指出空有其名而缺乏实质的行为是多余和无谓的。接下来的“父认师传的,年推戒腊高”几句,通过对比世间的认知与佛教修行的严谨,以及时间的推移与精神境界的提升,强调了内在修养的重要性。最后,“冠巾何不可,只要断尘劳”则表达了只要能够超脱世俗的烦恼和束缚,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能达到心灵的解脱。
这首诗语言简洁,意蕴深远,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手法,引导读者思考名与实、形式与本质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于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鸡豚邻栅翁,盼盼延允谱。
仲尼土万世,岂必志百亩。
谁知弗父何,让德报以鲁。
蚁穴几王侯,林庙此其所。
东周礼乐心,岂不在文武。
大器信有神,予夺孰敢侮。
郏鄏鼎铉雄,弱臂竟莫举。
大厦庇生民,云仍合分庑。
诗礼世其传,嘉种无莽卤。
庭趋揖须眉,返此末代古。
铁笛穿花去。
问长安、市上生涯,而今何似。
破帽青衫尘满面。
不识何人共语。
且面壁、听风雨。
惟我虚中元识破,笑人间、日月无停杼。
名与利,莫轻许。
人生穷达皆天铸。
试灯前、为问灵龟,劝君休怒。
心肯命通元有数,何幸知音记取。
季主也、应留得住。
百岁光阴弹指过,算伯夷、盗跖俱尘土。
心一寸,人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