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看僧披剃》
《看僧披剃》全文
宋 / 李昴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尔教言无相,谁教蜕发毛。

虚名犹度牒,多事更方袍。

父认师传的,年推戒腊高。

冠巾何不可,只要断尘劳。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kànsēng
sòng / mǎoyīng

ěrjiàoyánxiāngshuíjiàotuìmáo

míngyóudiéduōshìgèngfāngpáo

rènshīchuándeniántuījiègāo

guānjīnzhīyàoduànchénláo

翻译
你教导的话语没有固定形式,谁能教你脱去兽性呢?
空洞的名声就像度牒,繁琐的事情又增添了僧侣的职责。
父亲认可你的师承,你的年纪按戒律修行的年数计算很高。
为何不能戴上冠巾成为世俗之人?只因要断绝尘世的烦恼。
注释
尔教:你的教诲。
无相:没有固定形式。
蜕发毛:脱去兽性的毛发,比喻去除野性。
虚名:空洞的名声。
度牒:佛教中的出家证明。
多事:繁琐的事情。
方袍:僧侣的长袍。
父认师传:父亲认可的师承。
戒腊:佛教中按年数计算的修行年限。
冠巾:世俗人的帽子或头巾。
断尘劳:断绝尘世的烦恼和劳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昴英的《看僧披剃》,通过对比和反问,探讨了名与实、形式与本质之间的关系。诗中“尔教言无相,谁教蜕发毛”两句,表达了宗教或者学说不应追求外在的形式,而应该关注其内涵,"虚名犹度牒,多事更方袍"则进一步指出空有其名而缺乏实质的行为是多余和无谓的。接下来的“父认师传的,年推戒腊高”几句,通过对比世间的认知与佛教修行的严谨,以及时间的推移与精神境界的提升,强调了内在修养的重要性。最后,“冠巾何不可,只要断尘劳”则表达了只要能够超脱世俗的烦恼和束缚,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能达到心灵的解脱。

这首诗语言简洁,意蕴深远,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手法,引导读者思考名与实、形式与本质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于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作者介绍
李昴英

李昴英
朝代:宋

李昴英(1200—1257),字俊明,号文溪。广东番禺人。南宋名臣。早年受业崔与之门下,主修《春秋》。南宋宝庆二年(1226),李昴英上京会试,成广东科举考试的第一位探花,后任福建汀州推官。端平三年(1236)后,曾任太学博士,直秘阁知赣州等职。淳祐元年(1241)被丞相杜范荐任为吏部郎官。淳祐二年(1242),任太宗正卿兼国史馆编修,后又升任为龙图阁待制,吏部侍郎,封以番禺开国男爵位。宝佑五年(1257),在广州病逝。著有《文溪集》、《文溪词》等多卷。
猜你喜欢

和元遗七首

鸡豚邻栅翁,盼盼延允谱。
仲尼土万世,岂必志百亩。
谁知弗父何,让德报以鲁。
蚁穴几王侯,林庙此其所。
东周礼乐心,岂不在文武。
大器信有神,予夺孰敢侮。
郏鄏鼎铉雄,弱臂竟莫举。
大厦庇生民,云仍合分庑。
诗礼世其传,嘉种无莽卤。
庭趋揖须眉,返此末代古。

(0)

题彭泽旧县锹梁公祠

周纪唐纲一线间,旋乾容易乾坤难。
不将庙襘来雄辨,焉得宗祧可再安。
国事固当元老定,德碑留与具臣看。
寄言彭泽亲民者,须学好人为好官。

(0)

贺新郎·铁笛穿花去

铁笛穿花去。
问长安、市上生涯,而今何似。
破帽青衫尘满面。
不识何人共语。
且面壁、听风雨。
惟我虚中元识破,笑人间、日月无停杼。
名与利,莫轻许。
人生穷达皆天铸。
试灯前、为问灵龟,劝君休怒。
心肯命通元有数,何幸知音记取。
季主也、应留得住。
百岁光阴弹指过,算伯夷、盗跖俱尘土。
心一寸,人千古。

(0)

送庄纠之官蒲阳

荷橐蔼诸孙,英英列戟门。
能声家有谱,清识郡无冤。
松影旌旗道,梅花玉雪村。
亲庭两驿便,时得问凉暄。

(0)

密蜂

四时有佳卉,两股不停探。
花露本清冽,安用如许甘。
平生事苦口,气味转不谙。

(0)

咏史八首·鲍宣妻

幡然弃旧习,布裙牵鹿车。
拜姑礼云毕,提甕汲自如。
富贵此一时,何可忘厥初。

(0)
诗词分类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诗人
袁枚 汪懋麟 崔致远 蔡松年 吴存 徐釚 傅察 龚翔麟 张乔 魏学洢 李若水 张伯端 徐玑 裘万顷 柳亚子 叶恭绰 胡曾 朱庆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