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懑然意自怦,畴咨宁识此时情。
艰哉慎终图其始,今也听言观所行。
谁进谠言资药石,懒闻浮誉诩升平。
鲁论一语怀惭处,用我三年斯有成。
独坐懑然意自怦,畴咨宁识此时情。
艰哉慎终图其始,今也听言观所行。
谁进谠言资药石,懒闻浮誉诩升平。
鲁论一语怀惭处,用我三年斯有成。
这首诗名为《独坐》,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独自沉思时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独坐懑然意自怦”,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坐着时内心的复杂情绪,似乎充满了忧郁与不安。接着,“畴咨宁识此时情”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外界难以理解自己此刻心境的感慨,流露出一种孤独感。
“艰哉慎终图其始,今也听言观所行。”这两句强调了在面对困难时,应谨慎对待最终目标,并从言行中寻找指引。诗人提醒自己要听从正直之言,观察实际行动,以求得真正的进步与成长。
“谁进谠言资药石,懒闻浮誉诩升平。”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真知灼见的渴望,以及对虚名浮誉的反感。他认为真正的帮助来自正直的谏言,而非表面的赞誉。诗人不愿被虚假的名声所迷惑,而是追求实质性的进步与和平。
最后,“鲁论一语怀惭处,用我三年斯有成。”引用《论语》中的句子,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行为的反思与自省,认为通过三年的努力,他能够有所成就。这体现了诗人不仅关注个人修养,还注重时间的积累与实践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弘历作为一位深思熟虑的君主,在面对人生与治理国家时的深刻思考与自我反省。通过独坐的时刻,诗人表达了对真理的追求、对虚伪的警惕以及对个人成长的期待。
汉水方城,今古道、几回投迹。
留滞久、浩歌狂醉,此心谁识。
渭北清光摇草树,故人对酒相应识。
记雨窗、相对话离忧,秋风夕。风月笛,烟霞屐。
身易老,时难得。鸟飞天不尽,野春平碧。
我梦秦东亭上饮,举头但见长安日。
便与君、重结入关期,明年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