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长安道路为,两年两度去相知。
留连旧醴东家在,怅望佳期北斗移。
邵伯仓蚊连夜鸭,河间红树早秋梨。
当年我亦经行此,渴后如拳马上提。
无奈长安道路为,两年两度去相知。
留连旧醴东家在,怅望佳期北斗移。
邵伯仓蚊连夜鸭,河间红树早秋梨。
当年我亦经行此,渴后如拳马上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徐渭在明朝时期,两次前往长安的经历与心境。诗中充满了对过往时光的回忆与感慨。
首联“无奈长安道路为,两年两度去相知”,开篇即道出诗人对长安路途的无奈与频繁造访的无奈之情。长安作为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前去追寻梦想与机遇,而诗人却不得不两次踏上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
颔联“留连旧醴东家在,怅望佳期北斗移”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回忆起在长安东边的老友之家,心中满是留恋与不舍。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佳期已逝,北斗星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暗示着时间的无情与岁月的流转。
颈联“邵伯仓蚊连夜鸭,河间红树早秋梨”则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营造了一种凄凉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邵伯仓的蚊子在夜晚嗡嗡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夜晚的孤独;河间的红树上挂满了早熟的秋梨,既美丽又略显凄清。这些景象不仅反映了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也暗喻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幻。
尾联“当年我亦经行此,渴后如拳马上提”将思绪拉回过去,诗人回忆起自己当年也曾在这条路上奔波,经历了长途跋涉后的干渴,如同紧握拳头般地提着水壶。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疲惫,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深刻记忆与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长安路途的描述、对老友的怀念以及对自然景象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徐渭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将个人经历与普遍的人类情感相结合,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邃的内涵和广泛的共鸣。
冬月不积薪,春来雨淋漓。
新木烟熢熢,犹胜无薪炊。
三旬闭岩谷,日出仍稀微。
人力向青林,候化宜先时。
荷笠行云中,脚下从水泥。
错过讵复忆,迄今且奚为。
斧落木自折,缚株不去枝。
四顾志欲满,横千随人归。
一回忙里得,寒暑宁再违。
一冬风不劲,豫料春寒凓。
气序有盈亏,但以往岁则。
新谷止初夏,旧絮尚一袭。
人事可先谋,尽力一百日。
过此何必知,且勿计得失。
世人解穷愁,多赖杯中物。
我意不如此,百情当自抑。
假使卒然至,有酒饮不及。
试问华亭鹤,何不蚤种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