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心月相士》
《赠心月相士》全文
宋 / 王义山   形式: 古风

十五以前月,清光逐夜生。

自朔以至望,浸长而浸盈。

十五以后月,明减而生魄。

自望以至晦,浸微而浸阙。

嗟彼天上月,有圆阙阴晴。

惟有心月月,天者常清明。

持此以鉴人,妍媸奚所遁。

此月不在天,月在尔方寸。

(0)
注释
十五以前:指农历每月初一到十四。
逐夜生:逐渐显现。
朔:农历每月初一。
望:农历每月十五。
浸长:逐渐增长。
浸盈:充满、丰满。
明减:亮度减少。
生魄:出现阴影。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浸微:逐渐变微。
浸阙:逐渐消失。
天上月:指实际的月亮。
圆阙阴晴:月亮的圆缺变化。
心月:内心的月亮,比喻精神或情感。
天者常清明:指天上的月亮有时会阴晴变化,而内心则始终如一。
妍媸:美丑。
奚所遁:何处可以逃避。
此月不在天:真正的月亮在天空中。
月在尔方寸:而内心的月亮在你心中。
翻译
十五之前的月亮,清辉每夜渐生。
从初一到十五,月亮渐渐圆满而丰满。
十五之后的月亮,明亮度减弱,开始出现阴影。
从十五到月末,月光逐渐微弱,直至消失。
感叹那天空中的月亮,有圆缺阴晴的变化。
唯有心中的月亮,永远清澈明亮。
以此来照见他人,美丑何处可藏?
这月亮并非只在天上,它就在你的心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月亮从新月到满月再到下弦的变化过程,通过月亮的盈亏来比喻人生和世事的无常。诗中表达了一种超脱的心境,把握内心的明月,与外在世界的阴晴圉转相比较,体现了作者对于内心光明与外界变迁的思考。

诗的前半部分精准地捕捉到了月亮从新月到满月再减少的过程,这是自然界中最为人熟知的变化。"十五以前月,清光逐夜生"直白了月初生的明净与逐渐长足;"自朔以至望,浸长而浸盈"则形象地描绘出了新月到满月这一过程。

后半部分则转向对比人世间的虚幻与内心世界的真实。"嗟彼天上月,有圆阙阴晴"中"嗟"字表达了一种感慨,指出天上的月亮有时圆满,有时缺失,还会受到阴霾的影响。而"惟有心月月,天者常清明"则表现了内心世界的恒久与纯净,这里的"心月"是比喻,象征着不受外界影响的精神追求。

最后两句"持此以鉴人,妍媸奚所遁。"表达了通过观察月亮来反思人类的美丑善恶,以及个体在世间的位置和价值;"此月不在天,月在尔方寸"则强调内心之月才是真实可靠的,不受外界影响,是个人精神世界的象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月亮的变化,引发了对人生、世事以及内心与外在世界关系的深刻思考。它不仅展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也揭示了一种超脱尘俗、追求精神纯粹的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

王义山
朝代:宋   字:元高   号:稼村   籍贯:富州(今江西丰城)   生辰:1214——1287

王义山(1214——1287),字元高,号稼村,宋初文学大家王禹偁的后裔。富州(今江西丰城)人。精《易》学,善词赋。宋末进士二十四年卒,年七十四。其诗学刘克庄,王士禛《池北偶谈》卷一八讥其为“下劣诗魔,恶道坌出”、“酸腐庸下”。《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文皆沿宋季单弱之习,绝少警策”(卷一六六)。著《稼村类稿》三十卷,有明正德刻本、万历刻本、《四库全书》本。《全宋诗》卷三三五二至三三五四录其诗三卷。文收入《全元文》。事迹见本集卷二九自作墓志铭、《元诗选》二集甲集。
猜你喜欢

看山

小葺茆茨紫翠间,今年偷得半年闲。

门前木落须霜晓,且看西南一角山。

(0)

癸亥正月十日夜梦三山竹林中笋出甚盛欣然有作

新春身不到家园,东崦西村役梦魂。

一夜四山雷雨起,满林无数长龙孙。

(0)

独饮

怪怪奇奇不自惩,晚途犹复气横膺。

觥船那待清歌劝,酒到愁边量自增。

(0)

柳桥秋夜

帝青万里月轮孤,扫尽浮云一点无。

正是吾庐秋好夜,上桥浑不要人扶。

(0)

舍北望水乡风物戏作绝句

西风沙际矫轻鸥,落日桥边系钓舟。

乞与画工团扇本,青林红树一川秋。

(0)

盈川旧县

兹地舟行数,怀人思惘然。

盈川经此日,流水自唐年。

废邑丛春草,荒山入暮烟。

昔贤不可作,开笥读遗编。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杨继盛 赵汝腾 林季仲 陈元光 关汉卿 宋荦 苏曼殊 唐彦谦 刘墉 毕自严 刘筠 胡铨 萧衍 陈子昂 范祖禹 舒邦佐 宋湘 袁中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