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也垂竿日,栖迟楚水端。
一朝云雨合,四海大风寒。
黄绮终逃汉,留侯自报韩。
功成嗟去晚,千古叹才难。
信也垂竿日,栖迟楚水端。
一朝云雨合,四海大风寒。
黄绮终逃汉,留侯自报韩。
功成嗟去晚,千古叹才难。
这首诗通过描绘韩信在楚水边垂钓的情景,巧妙地融入了历史人物的命运与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首句“信也垂竿日”,以“信”字点名韩信,用“垂竿日”描绘其悠闲垂钓的画面,既展现了韩信的闲适生活,也暗示了他深藏不露的智慧与谋略。接着,“栖迟楚水端”进一步渲染了韩信在楚水边的隐居生活,一个“栖迟”二字,既有栖息之意,又暗含流离失所之感,为后文韩信命运的起伏埋下伏笔。
“一朝云雨合,四海大风寒”两句,运用自然界的风云变幻来象征韩信命运的转折。云雨合喻指韩信被刘邦重用,风云际会,而“四海大风寒”则暗示了韩信在权力斗争中的艰难处境,以及最终的悲剧结局。
“黄绮终逃汉,留侯自报韩”两句,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黄绮是汉初的隐士,最终未能逃脱汉朝的征召,留侯张良则是韩信的知己,他选择了明哲保身的道路。这两句对比,表达了对韩信命运的同情与惋惜,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物选择的深思。
最后,“功成嗟去晚,千古叹才难”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韩信未能及时功成名就的遗憾,以及对人才在历史长河中难以施展抱负的感慨。这两句不仅总结了前文的情感,也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刻洞察与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韩信生平的回顾与想象,巧妙地融合了历史、自然与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中国古代英雄命运的深刻理解与感慨,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我得南星铁如意,狂歌水仙愁击碎。
世间何物堪倚声,竹管匏笙不能吹。
铁崖尝豢双铁龙,雌龙入海招其雄。
千年干镆两俱化,至今怒吼吴江风。
玉鸾也复无消息,曾照广陵秋月白。
广陵锻工摹影来,白鸾毛羽今变黑。
芜城雪后风正饕,寒冰一条吾手操。
弹指连珠五星见,当头明月三天高。
便欲招呼箫史辈,翩然彩凤同游翱。
元云之曲应天籁,世俗丝管空啁嘈。
如意从今得朋庆,以之按拍声相应。
池上蕤宾方响飞,江东高唱铜琶竞。
此际官梅有芳信,吹彻箫声花欲迸。
君不见道人铁脚诵《南华》,宰相铁心能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