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云逆胡著柘黄,仁人烈士集太行。
已闻泣涕拜明诏,共挟金舆归大梁。
安得山人一双剑,走入云中看不见。
人间夜半风雨时,逆胡首奏延和殿。
我生四十无所成,荆淮好汉为知音。
丈夫志在仁义耳,麟阁貂冠非本心。
功成剑化两龙去,我亦变名入烟雾。
此时再拜康山人,九霄客星在何处。
燕云逆胡著柘黄,仁人烈士集太行。
已闻泣涕拜明诏,共挟金舆归大梁。
安得山人一双剑,走入云中看不见。
人间夜半风雨时,逆胡首奏延和殿。
我生四十无所成,荆淮好汉为知音。
丈夫志在仁义耳,麟阁貂冠非本心。
功成剑化两龙去,我亦变名入烟雾。
此时再拜康山人,九霄客星在何处。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富有戏剧性的画面,以剑客的视角展现了历史事件中的英雄主义与个人抱负。首句“燕云逆胡著柘黄”暗示了北方边疆的战事,逆胡(指外敌)穿着鲜明的战袍,与英勇的仁人烈士在太行山聚集对抗。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他们响应明诏,合力击败敌人,护送君主返回大梁的场景。
诗人想象自己若能手持利剑,如同隐形一般遁入云中,象征着对自由和隐逸的向往。风雨之夜,逆胡奏凯于延和殿,显示出战争的残酷与胜利者的得意。诗人自述四十未竟之志,感叹知音难觅,强调仁义为本,功名富贵并非其初衷。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功成身退,化剑为龙,隐匿于世,甚至改变身份融入自然。他向康山人致敬,询问那曾经的九霄客星(可能指志同道合的朋友或理想)如今何在,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超脱的情感。
整体来看,这首《剑客行》以剑客的视角,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个人命运以及理想追求的独特见解,充满了豪情壮志与哲理思考。
麦有小大殊,实则皆一类。
大者常先熟,亦赖雨旸遂。
去冬雪泽稀,望雨过春季。
将谓麦全无,安望饼堪饵。
闰月迟节候,夏首沾天赐。
旋转岂人力,芃芃陇回翠。
风翻万顷波,晴饱千针穗。
犹可半收穫,喜出吾所意。
大官供碾䬯,雕槃聊一试。
纵逊玉食腴,爱此田家味。
忆我前岁游田盘,岩关飒沓秋容淡。
峣峰面面佛头青,疏林叶叶汉子绀。
高入天风侵袂寒,坐不可久立犹暂。
孰谓山空无管弦,沸闻万籁鸣噫欠。
天成阁中小趺憩,徐无千里归凭瞰。
摩挲勒壁活即师,谛听隔岫支那梵。
烛照秋山萧寺图,满目金官看不厌。
招邀田畴友谷神,从知苍老乃真艳。
迩来六法何寥寥,貌工形似神弥黯。
吾于达也无间然,丰不觉繁俭不欠。
前称北苑后香光,艺林都被卿家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