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路崎岖近却遥,抱琴将赴隐人招。
茅堂只在云深处,骑马看山过野桥。
石路崎岖近却遥,抱琴将赴隐人招。
茅堂只在云深处,骑马看山过野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隐逸生活画卷。首句“石路崎岖近却遥”,以崎岖的石路象征通往隐居之地的艰难路程,同时也暗示了心灵上的探寻之旅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挑战与探索。然而,“近却遥”三字又巧妙地表达了尽管道路艰险,但目的地似乎既近且远,激发了读者对未知世界的遐想。
次句“抱琴将赴隐人招”,诗人手持心爱之琴,准备前往隐居者的邀请。这里不仅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他内心的平和与淡泊。琴声悠扬,或许能抚慰心灵,与自然和谐共处,远离尘嚣。
第三句“茅堂只在云深处”,描绘了一个隐居之所的神秘与宁静。茅草屋隐藏于云雾之中,既远离尘世的喧嚣,又与自然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意境。这不仅是对理想栖息地的向往,也是对精神家园的追求。
最后一句“骑马看山过野桥”,画面感十足。诗人骑着马,穿越山峦,跨过野桥,这一动态的描绘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动感,也暗示了探索未知、追求自由的精神。山川之美与行旅之乐相交织,展现出一种洒脱不羁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心灵归宿的过程。它不仅是一幅静谧而深远的画面,更蕴含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深刻思考。
长相思,在桂林,苍梧山远潇湘深。
秋堂零泪倚金瑟,朱颜摇落随光阴。
长宵嘹唳鸿命侣,河汉苍苍隔牛女。
宁知一水不可渡,况复万山修且阻。
綵丝织绮文双鸳,昔时赠君君可怜。
何言一去瓶落井,流尘歇灭金炉前。
骄虏乘秋下蓟门,阴山日夕烟尘昏。
三军疲马力已尽,百战残兵功未论。
阵云泱漭屯塞北,羽书纷纷来不息。
孤城望处增断肠,折剑看时可沾臆。
元戎日夕且歌舞,不念关山久辛苦。
自矜倚剑气凌云,却笑闻笳泪如雨。
万里飘飖空此身,十年征战老胡尘。
赤心报国无片赏,白首还家有几人。
朔风萧萧动枯草,旌旗猎猎榆关道。
汉月何曾照客心,胡笳只解催人老。
军前仍欲破重围,闺里犹应愁未归。
小妇十年啼夜织,行人九月忆寒衣。
饮马滹河晚更清,行吹羌笛远归营。
只恨汉家多苦战,徒遗金镞满长城。
越舼轻似萍,漾漾出烟郭。
人声渐疏旷,天气忽寥廓。伊予惬斯志,有似刮?瘼。
遇胜即夷犹,逢幽且淹泊。
俄然棹深处,虚无倚岩崿。
霜毫一道人,引我登龙阁。
当中见寿象,欲礼光纷箔。
珠幡时相铿,恐是诸天乐。
树杪见觚棱,林端逢赭垩。
千寻井犹在,万祀灵不涸。
下通蛟人道,水色黮而恶。
欲照六藏惊,将窥百骸愕。
朅去山南岭,其险如邛笮。
悠然放吾兴,欲把青天摸。
紫藤垂罽珥,红荔悬缨络。
藓厚滑似漦,峰尖利如锷。
斯须到绝顶,似愈渐离㸌。
一片太湖光,只惊天汉落。
梅风脱纶帽,乳水透芒屩。
岚姿与波彩,不动浑相著。
既不暇供应,将何以酬酢。
却来穿竹径,似入青油幕。
穴恐水君开,龛如鬼工凿。
穷幽入兹院,前楯临巨壑。
遗画龙奴狞,残香虫篆薄。
褫魂窥玉镜,澄虑闻金铎。
云态共萦留,鸟言相许诺。
古木势如虺,近之恐相蠚。
怒泉声似激,闻之意争博。
时禽倏已嘿,众籁萧然作。
遂令不羁性,恋此如缠缚。
念彼上人者,将生付寂寞。
曾无肤挠事,肯把心源度。
胡为儒家流,没齿勤且恪。
沐猴本不冠,未是谋生错。
言行既异调,栖迟亦同托。
愿力傥不遗,请作华林鹤。
《初夏游楞伽精舍》【唐·皮日休】越舼轻似萍,漾漾出烟郭。人声渐疏旷,天气忽寥廓。伊予惬斯志,有似刮?瘼。遇胜即夷犹,逢幽且淹泊。俄然棹深处,虚无倚岩崿。霜毫一道人,引我登龙阁。当中见寿象,欲礼光纷箔。珠幡时相铿,恐是诸天乐。树杪见觚棱,林端逢赭垩。千寻井犹在,万祀灵不涸。下通蛟人道,水色黮而恶。欲照六藏惊,将窥百骸愕。朅去山南岭,其险如邛笮。悠然放吾兴,欲把青天摸。紫藤垂罽珥,红荔悬缨络。藓厚滑似漦,峰尖利如锷。斯须到绝顶,似愈渐离㸌。一片太湖光,只惊天汉落。梅风脱纶帽,乳水透芒屩。岚姿与波彩,不动浑相著。既不暇供应,将何以酬酢。却来穿竹径,似入青油幕。穴恐水君开,龛如鬼工凿。穷幽入兹院,前楯临巨壑。遗画龙奴狞,残香虫篆薄。褫魂窥玉镜,澄虑闻金铎。云态共萦留,鸟言相许诺。古木势如虺,近之恐相蠚。怒泉声似激,闻之意争博。时禽倏已嘿,众籁萧然作。遂令不羁性,恋此如缠缚。念彼上人者,将生付寂寞。曾无肤挠事,肯把心源度。胡为儒家流,没齿勤且恪。沐猴本不冠,未是谋生错。言行既异调,栖迟亦同托。愿力傥不遗,请作华林鹤。
https://shici.929r.com/shici/72zl1z.html
阳城为谏议,以正事其君。
其手如屈轶,举必指佞臣。
卒使不仁者,不得秉国钧。
元稹为御史,以直立其身。
其心如肺石,动必达穷民。
东川八十家,冤愤一言伸。
刘辟肆乱心,杀人正纷纷。
其嫂曰庾氏,弃绝不为亲。
从史萌逆节,隐心潜负恩。
其佐曰孔戡,舍去不为宾。
凡此士与女,其道天下闻。
常恐国史上,但记凤与麟。
贤者不为名,名彰教乃敦。
每惜若人辈,身死名亦沦。
君为著作郎,职废志空存。
虽有良史才,直笔无所申。
何不自著书,实录彼善人。
编为一家言,以备史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