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昔通道,曾劳十万师。
遥传破胆略,始有息肩期。
丹徼疆重辟,苍梧俗旧疲。
万山罗郡国,千水会黔漓。
密树森如戟,层岚障似帷。
春云低战垒,锦石驻兵麾。
北首卑前代,西征又此时。
皇灵消祲霭,优诏问疮痍。
土俗馀椎结,溪途历险巇。
听鸡知井落,巢燕觅茅茨。
楂放新泥潦,猿啼宿雾枝。
风前吟越客,花里笑蛮姬。
夕泛冲江涨,归潮赴海涯。
榜先沙鸟发,帆逐岸藤移。
汉使裁溪笛,秦军护竹篱。
楼船今罢议,无事更南窥。
此地昔通道,曾劳十万师。
遥传破胆略,始有息肩期。
丹徼疆重辟,苍梧俗旧疲。
万山罗郡国,千水会黔漓。
密树森如戟,层岚障似帷。
春云低战垒,锦石驻兵麾。
北首卑前代,西征又此时。
皇灵消祲霭,优诏问疮痍。
土俗馀椎结,溪途历险巇。
听鸡知井落,巢燕觅茅茨。
楂放新泥潦,猿啼宿雾枝。
风前吟越客,花里笑蛮姬。
夕泛冲江涨,归潮赴海涯。
榜先沙鸟发,帆逐岸藤移。
汉使裁溪笛,秦军护竹篱。
楼船今罢议,无事更南窥。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罗旁地区平定叛乱后,乘舟经过两山时所见的景象和感受。诗中充满了对自然风光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首句“此地昔通道,曾劳十万师”,点明了这个地方曾经是军事要道,耗费了大量兵力。接着“遥传破胆略,始有息肩期”表达了战争的残酷与结束后的安宁期待。接下来的几句“丹徼疆重辟,苍梧俗旧疲”描绘了边疆的开拓与当地民众的疲惫,体现了治理的艰辛。
“万山罗郡国,千水会黔漓”展现了壮丽的山水画卷,“密树森如戟,层岚障似帷”则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茂密的树林和层层叠叠的山峦。春云低垂于战垒之上,“锦石驻兵麾”则以鲜艳的色彩描绘了战场的场景。
“北首卑前代,西征又此时”反映了历史的延续与战争的不断,“皇灵消祲霭,优诏问疮痍”表达了对国家安定的渴望与对人民疾苦的关注。“土俗馀椎结,溪途历险巇”描绘了地方风俗与艰难的旅途,“听鸡知井落,巢燕觅茅茨”则以生动的细节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
“楂放新泥潦,猿啼宿雾枝”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自然的韵律,“风前吟越客,花里笑蛮姬”则以人物活动增添了诗的生动性。“夕泛冲江涨,归潮赴海涯”描绘了傍晚的江面景象,“榜先沙鸟发,帆逐岸藤移”则以动态的画面展现了航行的场景。
最后,“汉使裁溪笛,秦军护竹篱”以历史典故增添了诗意,“楼船今罢议,无事更南窥”表达了对和平稳定的向往。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作者对历史、自然和人文的深刻感悟。
郢客高歌,犹未亲、阳春一曲。
多应是、连城有价,閟藏华屋。
但使章台无异意,何妨一见邯郸玉。
料锦囊、随客泛东溪,凌波绿。
难独唱,篱边菊。
谁与咏,阶前竹。
想秋光不久,又成虚辱。
过雁不知蛩有恨,行夔应笑去无足。
愿为予、落笔走盘珠,争圆熟。
璚楼十二,无限神仙侣。
紫绂丹麾彩鸾驭。
步虚声杳霭,碧落天高,微云淡,点破瑶阶白露。
暗香来水阁,冰簟纱厨,一枕风轻自无暑。
更上水精帘,斗挂阑干,银河浅、天孙将渡。
终不如、归去在苕川,看千顷菰蒲,乱鸣秋雨。
藐姑仙子,天外谁为侣。
八极浮游气为驭。
看朝餐沆瀣,暮饮醒醐,瑶台冷,吹落九天风露。
翠空云幕净,宝鉴无尘,碧树秋来暗消暑。
残夜水明楼,影落寒溪,行人起、沙头唤渡。
任角声、吹落小梅花,梦不到渔翁,一蓑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