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鬓沧浪有几茎,珥貂相问夕郎惊。
祗应为酒微微变,不是因年渐渐生。
东观诗成号良史,中台官罢揖高名。
即提彩笔裁天诏,谁得吟诗自在行。
绕鬓沧浪有几茎,珥貂相问夕郎惊。
祗应为酒微微变,不是因年渐渐生。
东观诗成号良史,中台官罢揖高名。
即提彩笔裁天诏,谁得吟诗自在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姚合的作品,题目为《奉和前司封苏郎中喜严常侍萧给事见访惊斑鬓之什》。诗中通过对头发变白这一自然现象的描绘,表达了时光易逝、生命无常的情感,以及面对人生变化时的淡然与从容。
"绕鬓沧浪有几茎,珥貂相问夕郎惊。"
这两句诗通过形象地描述头发如同溪流一般渐渐变白,用“珥貂”比喻白发,生动传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外貌变化和内心的震惊。
"祗应为酒微微变,不是因年渐渐生。"
这两句表明诗人面对头发变白并非因为年龄增长,而是被生活中的琐事、忧虑或其他原因所影响,暗示了内心的不平静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受。
"东观诗成号良史,中台官罢揖高名。"
这里指的是诗人在“东观”这个地方完成了一首诗,并且获得了“良史”的美称,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政治生涯结束后依旧保持着高洁的名声。
"即提彩笔裁天诏,谁得吟诗自在行。"
这两句描绘的是诗人手握彩笔,仿佛能颁布天命之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自由心境,即使是在政治职务结束后,他依然能够自在地吟咏诗词。
整首诗通过对头发变白这一现象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对于生命流逝、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面对这些变化时保持的超脱与从容。诗中既有对过去政治生涯的回顾,也有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深刻剖析。
魂黯云山,泪零风野,转头三度清明。
感今怀旧,何事不伤情。
文史共、梁园书几,枭卢对、湓浦灯檠。
经行处,洞庭彭蠡,同载赴瑶京。
才名人尽羡,朝家大宋,陆氏难兄。
但驽骀,小季少后鹏程。
丹桂树、何论高下,紫荆花、早变枯荣。
微衷苦,乱峰如树,幽恨几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