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叶依松磴,舒苗长石台。
神农尝药罢,质子寄书来。
色映蒲萄架,花分竹叶杯。
金堤不见识,玉润几重开。
吐叶依松磴,舒苗长石台。
神农尝药罢,质子寄书来。
色映蒲萄架,花分竹叶杯。
金堤不见识,玉润几重开。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图,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农事活动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
“吐叶依松磴,舒苗长石台。” 开篇两句描绘了初夏时节,植物生长的景象。吐出的叶子依附在松树斜坡上,舒展的禾苗延伸至石头搭成的小平台,这些细节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观察和感受。
“神农尝药罢,质子寄书来。” 这两句带有一丝神话色彩。神农尝试百草,传说中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之一,而“质子”一词则表明有人将自己的孩子作为抵押去他乡求学问字,这里可能隐喻着诗人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望。
“色映蒲萄架,花分竹叶杯。” 这两句描绘了丰收的景象。蒲萄架上挂满了果实,其颜色鲜艳照映;而花瓣则随着风飘落在竹制的酒杯中,可能预示着农家在丰收之后享受简单生活的情趣。
“金堤不见识,玉润几重开。” 最后两句诗意境深远。金堤可能指的是黄土高坡或是金色的田埂,但诗人表示自己并不熟知其间的奥秘;而“玉润”则形容水泽清澈,如同美玉一般,几重开花则是水中的荷花,不仅形象生动,而且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宁静致远的情怀。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农村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智慧和知识追求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