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生不当户,别是闲庭草。
夙被霜露欺,红荣已先老。
谬接瑶华枝,结根君王池。
顾无馨香美,叨沐清风吹。
馀芳若可佩,卒岁长相随。
兰生不当户,别是闲庭草。
夙被霜露欺,红荣已先老。
谬接瑶华枝,结根君王池。
顾无馨香美,叨沐清风吹。
馀芳若可佩,卒岁长相随。
这是一首描写兰花的诗歌,通过对兰花生长环境和特性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赞美之情。开篇“兰生不当户,别是闲庭草”表明兰花并不适合种在门前,而更适宜于幽静的庭院中,这既描绘了兰花的高洁气质,也映射出诗人对朋友独特品格的认可。
“夙被霜露欺,红荣已先老”则是说兰花在早晨经常被霜露濡湿,但它的繁华却如同岁月更迭,早已沧桑,这里的“欺”字用得十分精妙,既形容了自然之力,也反映出兰花坚韧不拔的生命力。
接着,“谬接瑶华枝,结根君王池”表达的是兰花与高贵的瑶华相连,其根系深植于帝王之池旁,这里的“谬接”和“结根”都形容了兰花与高洁环境的渊源。
然而,诗人并不只是赞美兰花的外在,而是更注重其内在的品质,“顾无馨香美,叨沐清风吹”表明尽管兰花没有浓郁的香气,却能在清风中散发出淡雅之美,这里的“顾”字和“叨”字都用得十分到位。
最后,“馀芳若可佩,卒岁长相随”则是说兰花即使只剩下些许的芬芳,也足以成为可以佩戴的珍贵之物,而这种清雅的气息能伴随我们经历四季的更迭。这一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兰花的深切赞美,更隐喻出对朋友情谊长存的期待。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兰花的细腻描写,传递出了诗人对友情纯洁、高雅和持久的珍视之情。
岁丰仍节俭,时泰更销兵。
圣念长如此,何忧不太平?
湛露浮尧酒,薰风起舜舞。
愿同尧舜意,所乐在人和。
静巷无来客,深居不出门。
铺沙盖苔面,扫雪拥松根。
渐暖宜闲步,初晴爱小园。
觅花都未有,唯觉树枝繁。
地润东风暖,闲行踏草芽。
呼童遣移竹,留客伴尝茶。
溜滴檐冰尽,尘浮隙日斜。
新居未曾到,邻里是谁家?
卢贾汝南周元范兰陵萧悦清河崔求东莱刘方舆同游恩德寺之泉洞竹石籍甚久矣及兹目击果惬心期因自嗟云到郡周岁方来入寺半日复去俯视朱绶仰睇白云有愧于心遂留绝句云水埋藏恩德洞,簪裾束缚使君身。
暂来不宿归州去,应被山呼作俗人。
因君知非问,诠较天下事。
第一莫若禅,第二无如醉。
禅能泯人我,醉可忘荣悴。
与君次第言,为我少留意。
儒教重礼法,道家养神气。
重礼足滋彰,养神多避忌。
不如学禅定,中有甚深味。
旷廓了如空,澄凝胜于睡。
屏除默默念,销尽悠悠思。
春无伤春心,秋无感秋泪。
坐成真谛乐,如受空王赐。
既得脱尘劳,兼应离惭愧。
除禅其次醉,此说非无谓。
一酌机即忘,三杯性咸遂。
逐臣去室妇,降虏败军帅。
思苦膏火煎,忧深扃锁秘。
须凭百杯沃,莫惜千金费。
便似罩中鱼,脱飞生两翅。
劝君虽老大,逢酒莫回避。
不然即学禅,两途同一致。
吴中好风景,八月如三月。
水荇叶仍香,木莲花未歇。
海天微雨散,江郭纤埃灭。
暑退衣服干,潮生船舫活。
两衙渐多暇,亭午初无热。
骑吏语使君,正是游时节。
吴中好风景,风景无朝暮。
晓色万家烟,秋声八月树。
舟移管弦动,桥拥旌旗驻。
改号齐云楼,重开武丘路。
况当丰熟岁,好是欢游处。
州民劝使君,且莫抛官去。
连夜江云黄惨澹,平明山雪白模糊。
银河沙涨三千里,梅岭花排一万株。
北市风生飘散面,东楼日出照凝酥。
谁家高士关门户,何处行人失道途。
舞鹤庭前毛稍定,捣衣砧上练新铺。
戏团稚女呵红手,愁坐衰翁对白须。
压瘴一州除疾苦,呈丰万井尽欢娱。
润含玉德怀君子,寒助霜威忆大夫。
莫道烟波一水隔,何妨气候两乡殊。
越中地暖多成雨,还有瑶台琼树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