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绝城西半亩宫,古垣迤北尽长松。
危楼不用枯僧上,罔两时时代打钟。
幽绝城西半亩宫,古垣迤北尽长松。
危楼不用枯僧上,罔两时时代打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远的景象。诗人以“幽绝城西半亩宫”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仿佛一座孤零零的小宫殿坐落在城市的边缘,四周被古旧的城墙和茂密的松林环绕。这种环境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宁静与神秘并存的氛围。
接着,“古垣迤北尽长松”进一步扩展了画面,将视线引向北方,那里是绵延不绝的松树林,与古老的城墙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也暗示着历史的悠久与沧桑。
“危楼不用枯僧上”,这一句则转而描写了一座高耸的楼宇,但特别强调“不用枯僧上”,似乎在暗示这座楼并非寻常之所,或许有着某种特殊的意义或用途,或者是对过往岁月的一种象征,让人联想到那些曾经在楼中生活或工作的人们,或是那些与之相关的传说故事。
最后,“罔两时时代打钟”以时间的流逝为线索,通过“时时代打钟”的情境,不仅体现了时间的永恒循环,也暗含着对过去与未来的思考。罔两,可能是指随时间而变化的事物,这里的“打钟”既是时间的标记,也是对某种传统或仪式的延续,寓意着历史的传承与文化的积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富有深意的象征手法,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历史以及时间流转的独特感悟,引人深思。
天与多娇,好似春初杨柳,雨洗风揉。
披拂闹花,深处绿怨红羞。
远山横、修眉颦翠,江水净、娇眼凝秋。尽风流。
新翻料峭,斜抱箜篌。
休论石城佳丽,卢家女子,往事悠悠。
倩将愁解,多应解后转添愁。
向空江、肯捐珠佩,思远道、欲采芳洲。倚危楼。
云中江树,天际归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