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景时牵目,茅斋兴有馀。
远山经雨后,庭树得秋初。
道侣怜栽药,高人笑养鱼。
优游随本性,甘被弃慵疏。
好景时牵目,茅斋兴有馀。
远山经雨后,庭树得秋初。
道侣怜栽药,高人笑养鱼。
优游随本性,甘被弃慵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在自然中的宁静生活和心境。"好景时牵目"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风景的喜爱与留恋,"茅斋兴有馀"则是说他的草堂中总有一些余暇之事,这里的"馀"字传递了一种悠闲自在的情趣。
"远山经雨后"和"庭树得秋初"共同描绘了一个景象,远处的山脉在细雨过后的清新气息中显现出迷人的色彩,而近旁的庭院里的树木则刚刚迎来秋天的气息。这里诗人捕捉到了自然界转换季节的精妙瞬间。
"道侣怜栽药"和"高人笑养鱼"两句则展示了诗人的生活方式和他的志趣所向。他与道侣(道教修行者)一样,珍视那些能滋养身心的草药;而他也像高人(隐士)那样,以种种手段养育着自己的灵魂,如同笑看自己养鱼一般。
"优游随本性"表达了诗人顺应自然,不加强迫地随着天性的指引去生活。最后,"甘被弃慵疏"则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心境,即便是被世俗所遗忘和忽略,他也感到一种安逸和自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诗人与之互动的情形,展现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他超脱尘世、回归本真的追求。
诸法本来绝待,触目且拘碍。
只因断臂觅心,便有人求忏罪。
无文印子既成,付法传衣厮赖。
致令卢老黄梅,坠石腰间舂碓。
将谓有法与人,问著却言不会。
引得后代儿孙,尽作韩獹逐块。
虽欲扶竖宗乘,奈何东倒西傫。
子细检点将来,直是令人叵耐。
若也尽令而行,一击须教粉碎。
有时静坐思量,就中也有可爱。
深沙共脩罗结亲,金刚与土地指背。
道大德备之词,赞师之真。
此处无金二两,俗人酤酒三升。
超佛越祖之谈,赞师之禅。
削圆方竹杖,鞔却紫茸毡。
无可论,无可说,正是守著系驴橛。
那堪更言七坐道场三奉诏旨,大似郑州出曹门,且喜没交涉。
降此之外,毕竟如何。江南两浙,春寒秋热。
寄语诸方,不要饶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