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何年种,娑娑满寺门。
金身虚像设,画壁尽尘昏。
龙虎青山远,冰霜碧甃存。
坊官敬人客,顷刻具肴尊。
樟树何年种,娑娑满寺门。
金身虚像设,画壁尽尘昏。
龙虎青山远,冰霜碧甃存。
坊官敬人客,顷刻具肴尊。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安静而神圣的佛寺景象。开篇“樟树何年种,娑娑满寺门”两句,通过樟树的茂密与古老,烘托出一座历史悠久、环境幽雅的寺庙。寺门前的樟树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树木的生命力与寺院的宁静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接下来的“金身虚像设,画壁尽尘昏”两句,则让人联想到寺内供奉着的佛像和墙上的绘画。这些艺术作品虽精美绝伦,但岁月流转之下,也不免蒙上一层厚重的尘埃。这不仅是对物质世界无常性的描写,更隐喻了精神追求超越物质束缚的主题。
“龙虎青山远,冰霜碧甃存”两句,转而描绘自然景观。远处的青山如同守护寺院的神兽,而“冰霜碧甃存”的意象,则让人感受到时间静止与空间凝固的奇妙效果。这段落既是对寺庙周遭自然美景的赞颂,也是对宁静生活状态的向往。
最后,“坊官敬人客,顷刻具肴尊”两句,展现了寺院中僧侣对待客人的礼遇之情。即使是在一瞬间(顷刻),寺中的执事者也会准备好供品和饮食,以尊贵的态度款待前来访客。这不仅体现了佛教的慈悲精神,也反映出古代僧侣对待信众的虔诚与周到。
整首诗通过对寺院环境、佛像绘画、自然景观以及寺院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宁静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