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雨敲篷泊浅滩,今朝行路始知艰。
乱流侧畔千堆石,飞鸟前头万点山。
原北水枯芳草歇,江南冬暖弊裘闲。
何时脱却朝衫去,散发扁舟任往还。
急雨敲篷泊浅滩,今朝行路始知艰。
乱流侧畔千堆石,飞鸟前头万点山。
原北水枯芳草歇,江南冬暖弊裘闲。
何时脱却朝衫去,散发扁舟任往还。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途中所见之景与内心感受,充满了深沉的哲思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联“急雨敲篷泊浅滩,今朝行路始知艰”,开篇即以急雨敲打船篷、船只停泊在浅滩的情景,暗示旅途的艰难与不可预知性,同时也为全诗定下了一种风雨兼程、不畏艰难的基调。
颔联“乱流侧畔千堆石,飞鸟前头万点山”,进一步展开画面,通过“乱流”、“千堆石”、“飞鸟”、“万点山”等意象,展现了舟行途中的险峻与壮丽,既有自然界的雄伟,也隐含着人生的坎坷与挑战。
颈联“原北水枯芳草歇,江南冬暖弊裘闲”,则将视角转向两岸景色的变化,北方的草原因水干而芳草不再,南方虽是冬季却温暖如春,人们穿着的弊裘显得多余。这一对比不仅描绘了地理环境的差异,也暗喻了人生境遇的多变与适应。
尾联“何时脱却朝衫去,散发扁舟任往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希望有一天能摆脱世俗的束缚,像渔夫一样,自由自在地驾着小舟,在山水间任意往来,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这不仅是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也是对自然与自由的向往,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精神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坚韧与乐观,以及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春来几日,怎东风已换,馀寒犹峭。
转眼烧灯时节过,碧尽天涯芳草。
两岸浓烟,半篙新涨,日向溪山绕。
暖黄吹绽,数枝杨柳丝袅。遥听何处渔歌。
几声柔橹,日暮孤村渺。
对景消愁愁欲破,怎奈更增怀抱。
懒牵鱼笺,聊欹凤枕,闷倚蓬窗悄。
侍儿遥指,梅花今又开了。
三湘风景,看桃符乍换,鼓箫声绕。
爆竹频催莲漏短,堪惜韶华迅速。
欢向春回,愁随腊去,数语遥相祝。
心香一炷,孤舟犹守银烛。遥念娇小依亲。
高堂膝下,笑饮樽浮绿。
镜里宜春钗绾髻,彩胜红绒斜束。
今日天涯,当年闺内,心似弹棋局。
旅怀转切,金钱频向神卜。
鸾回凤翥,似连城返赵,珠还合浦。
二百年来无恙在,旧事前朝细数。
玉斧谁磨,金瓯易缺,此物犹如故。
沉沙戟在,鬼神应为呵护。
当日被黜归山,壮怀激烈,起逐鸣鸡舞。
耿耿孤忠悬日月,百战雄心最苦。
燕子窝边,凤凰山上,勋业嗟迟暮。
专祠清惠,至今犹仰遗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