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雨初收夜气凉,黉宫如水漏声长。
金莲光粲频添烛,宝篆烟浮屡换香。
礼乐明时严秩秩,弦歌深夜尚洋洋。
喜逢圣代崇禋祀,勉效涓埃答素王。
暮雨初收夜气凉,黉宫如水漏声长。
金莲光粲频添烛,宝篆烟浮屡换香。
礼乐明时严秩秩,弦歌深夜尚洋洋。
喜逢圣代崇禋祀,勉效涓埃答素王。
此诗描绘了夜晚在学宫中宿斋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宁静而庄严的氛围。首句“暮雨初收夜气凉”以雨后清新的夜晚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凉意的环境。接着,“黉宫如水漏声长”一句,将学宫比作静谧的水面,滴答的漏声如同水面上轻轻的涟漪,进一步强化了夜晚的宁静感。
“金莲光粲频添烛,宝篆烟浮屡换香”两句,运用了丰富的视觉和嗅觉元素,金莲(可能指蜡烛)的光芒与频繁添加的烛火,以及宝篆(香炉)上升的烟雾与不断更换的香气,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仪式感的场景,暗示着学宫内正在进行某种重要的活动或仪式。
“礼乐明时严秩秩,弦歌深夜尚洋洋”则表达了对当前时代礼仪音乐的赞美,以及深夜仍能听到的悠扬歌声,这不仅是对学宫教育的肯定,也体现了对知识传承和文化延续的重视。
最后,“喜逢圣代崇禋祀,勉效涓埃答素王”表达了诗人对于盛世的喜悦之情,以及自己愿意为文化传承和教育事业贡献微薄之力的决心。整首诗不仅描绘了学宫夜晚的景象,更蕴含了对教育、文化、以及个人责任的深刻思考。
虚馆涵景阔,遐观展幽心。
水云自闲澹,千载宁异今。
潮生泛舟去,栏楯动黝深。
野树开田庐,平绿日半阴。
浙塘似髣髴,久客含沉吟。
颇忻溪庖鲜,笋荔供酌斟。
孤塔忽心晚,林飞羡归禽。
丘樊会当返,即此思投簪。
湘湖莼线正宜羹,一舸涛江汎晓晴。
屋破不妨从客借,田荒自欲课奴耕。
不随不激真吾事,乍佞乍贤皆世情。
从此一麾江海去,西风断雁冷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