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屏灯烛夜荧煌,锦帐围春在一堂。
剪刻无痕浑类织,品题有幸复成章。
寄来迢递三千里,妆就分明十二方。
但拟长年供雅玩,肯辞奕世为深藏。
小屏灯烛夜荧煌,锦帐围春在一堂。
剪刻无痕浑类织,品题有幸复成章。
寄来迢递三千里,妆就分明十二方。
但拟长年供雅玩,肯辞奕世为深藏。
这首诗描绘了屏风上灯烛的光亮与锦帐的春色相映成趣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艺术作品的精致与匠心独运。诗人以“剪刻无痕浑类织”形容屏风上的图案如同精美的织物,既体现了技艺的高超,也暗示了作品的和谐与自然之美。“品题有幸复成章”则表达了对作品被欣赏与赞美的期待,以及创作过程中的满足感。接下来,“寄来迢递三千里”一句,不仅描绘了作品远距离传递的场景,也蕴含了对远方友人情感的深切表达。“妆就分明十二方”,则进一步强调了作品在不同视角下展现出的丰富层次与细节。“但拟长年供雅玩,肯辞奕世为深藏”,表达了对作品长久流传、供人欣赏的愿景,同时也流露出对作品珍藏的尊重与自豪。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屏风灯烛与锦帐春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作品艺术价值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热爱与敬仰,同时也寄托了对友谊与美好事物长久传承的美好愿望。
画舸悠悠荻塘路,真僧与我相随去。
寒花似菊不知名,霜叶如枫是何树。
倦客经秋夜共归,情多语尽明相顾。
遥城候骑来仍少,傍岭哀猿发无数。
心闲清净得禅寂,兴逸纵横问章句。
虫声切切草间悲,萤影纷纷月前度。
撩乱云峰好赋诗,婵娟水月堪为喻。
与君出处本不同,从此还依旧山住。
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
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忆昨相逢论久要,顾君哂我轻常调。
羁旅虽同白社游,诗书已作青云料。
蹇质蹉跎竟不成,年过四十尚躬耕。
长歌达者杯中物,大笑前人身后名。
幸逢明盛多招隐,高山大泽徵求尽。
此时亦得辞渔樵,青袍裹身荷圣朝。
犁牛钓竿不复见,县人邑吏来相邀。
远路鸣蝉秋兴发,华堂美酒离忧销。
不知何日更携手,应念兹晨去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