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衣重上妙高台,朔气初随白雁来。
万里壮怀江月皎,一声长啸海云开。
天边倚剑星流彩,花下裁诗鸟为催。
沉醉凭阑狂兴逸,试将春信问寒梅。
振衣重上妙高台,朔气初随白雁来。
万里壮怀江月皎,一声长啸海云开。
天边倚剑星流彩,花下裁诗鸟为催。
沉醉凭阑狂兴逸,试将春信问寒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远眺,感受自然之美的场景。首联“振衣重上妙高台,朔气初随白雁来”,生动展现了诗人再次攀登高台,感受到北风初至,大雁南飞的景象,既有空间的转换,也有季节的更迭,营造出一种开阔而略带萧瑟的氛围。
颔联“万里壮怀江月皎,一声长啸海云开”,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体验。诗人站在高处,望着皎洁的江月,心中涌起壮志豪情,一声长啸,仿佛能驱散周围的云雾,展现出诗人内心的激昂与自由。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通过“万里”、“皎月”、“长啸”等词汇,强化了诗人的豪迈之情和对自由的向往。
颈联“天边倚剑星流彩,花下裁诗鸟为催”,则将诗人的形象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诗人倚剑于天边,星光闪烁,仿佛剑光与星光交相辉映;在花下作诗时,连鸟儿也为之催促,暗示诗人的才华横溢,连自然界的生灵都为之动容。这一联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创作状态,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尾联“沉醉凭阑狂兴逸,试将春信问寒梅”,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沉浸在美景中的愉悦心情以及对春天的期待。诗人倚靠栏杆,沉醉于眼前的美景,内心充满狂放的兴致。他甚至想要向冬日里的梅花询问春天的消息,既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也是对自然界的深情礼赞。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诗人登高望远、与自然对话的生动画面,展现了诗人豪迈不羁的个性、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九月天始霜,泽中多烈风。
东厢寻丈地,聊以安我躬。
薪炭南山来,地炉晨暮红。
二月春始和,如虫思奋蛰。
草堂虽褊小,门户随事葺。
辟窗对小山,峰嶂争嶪岌。
笔砚陈横几,图书罗矮床。
颉颃燕雀声,左右兰茝芳。
有时苦顽痹,杖藜寄相羊。
折花与弄水,自适亦何常。
放翁睡多少行立,人扶往赴邻里集。
痛饮山花插鬓红,醉归棘露沾衣湿。
纱巾一幅何翩翩,庭中弄影不肯眠。
莫欺此老今衰甚,曾见高皇狩越年。
造物佚我老,畀以江湖宽。
俯仰六年间,得请两挂冠。
鬓毛虽萧飒,脚力未蹒跚。
记书过十张,啖饭空一箪。
开岁忽两月,感此春事残。
杏靥笑墙头,莺声入云端。
扫地设菅席,相与劝加餐。
村酒泻浊清,野果尝甘酸。
邻里语蝉联,儿孙话团栾。
虽无万钱箸,浩歌有馀欢。